你好,欢迎来咨询~
武隆旅游客服 武隆旅游客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川江文化 > 正文

古人对川江的治滩术

文章来源: 重庆晚报      作者:匿名     时间:2015-03-20 15:51:00    
摘要: 古时川江流经巴蜀大地,在川江与岷江交汇口,入口处有一个僰道大滩,滩中礁石巨大、嶙峋,石质异常坚硬,很难凿打,对过往船只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古时川江流经巴蜀大地,在川江与岷江交汇口,入口处有一个僰道大滩,滩中礁石巨大、嶙峋,石质异常坚硬,很难凿打,对过往船只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秦昭王后期(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李冰担任蜀郡太守,在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同时,对僰道大滩进行了整治。早在战国中后期,蜀国已出现冶铁业,可制作各种铁器工具,李冰在几处治水工程中,已大量使用过。但对于僰道大滩的坚石,这些铁器根本起不了作用。李冰博采众长,从民间群众中找到智慧,用“堆木柴烧石”的办法治滩。

  冬季水枯,露出很多礁石,是治滩的最佳时期,千百年来治滩都是这种选择。李冰运来大批干木柴和枯树枝,厚厚地堆在裸露的礁石上,点火焚烧。烈火熊熊,礁石在高温下膨胀,用醋浸湿,使其层层裂缝,最后用冷水迅速浇泼,高温下的礁石突然遇冷,骤然收缩而爆裂、破碎,再用铁器锤击、凿打。按这种方法,多次反复进行,终于把露出水面的礁石凿平了,航道通畅起来。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以来,川江西陵峡中的青滩又多次出现岩崩而断航,前后两次长达82年之久。明天启四年(1624年),湖广按察使乔拱壁带领归州知州杨奇珍,对青滩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治。

  虽然唐代我国已发明火药,却基本上没有运用到工程中,用人力凿打礁石的难度可想而知,乔、杨两位大人仍然采用前人烧石的办法。不过这次燃烧的不再是木柴树枝,改用煤炭,体积小、火力大、燃时长,发出的热量更大。前人是把木柴堆在礁石上燃烧,这两位大人的方法又进了一步,用人工在礁石上挖凿一些孔洞,把煤堆在洞里燃烧,集中了热量。达到一定温度后,再淋醋浇水,礁石立刻胀裂一层,然后逐层这样煅烧,直至成为可用铁锤凿打的块状。这种挖洞燃煤的办法,可以看作是现代钻孔爆破技术的前身。

  历史上青滩多次岩崩,塌体堆在江内成千上万立方米,尽管两位大人“挖洞燃煤”的办法前进了一步,但仍很原始,想完全除去礁石实不可能,这次只是除去了几处主要阻航礁石,仅在险滩中开出了一线航道,供船只上下。

  嘉陵江为川江支流,古代是关中与巴蜀地区经济交往的一条纽带,也是巴蜀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嘉陵江的险滩也很多,滩碛相望,有名的九井滩,滩中有名为蛤蟆、青牛、青塠的三大巨礁,伏在水中危及过往船只。

  宋淳熙年间(1174至1189年),利州路提刑张蒙决定除去这三大巨礁,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机械,请铁匠制作了出来。宋朝的路为一级行政区划,相当于省,利州路都督府设在广元市(古名绵谷县)。提刑官主管司法、刑狱的官吏,还兼管农业和桑蚕业,古代机构设置没有现在细,河道整治划归农桑,提刑官张蒙治滩不奇怪。

  张蒙这种机械用三根铁杆搭成脚架,置放在礁石上,杆顶悬吊一只大铁锤,外形像一只大桔子,重750公斤,用铁索连接,铁索的另一头由几个人拉住,听到“放”的口令后,拉索人一起松手,铁锤猛然下落,朝礁石砸去,随着口令再拉起铁锤,又松手砸下去,一次次地直到把礁石砸破、击碎。张蒙没把铁锤做成球形,是因为桔形铁锤砸在礁石上的接触面大,回弹小,不易滚动。

  就这样,张蒙用现在看来十分笨拙的方法,除去了蛤蟆、青牛、青塠三块巨礁。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官网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Tags(关键字): 川江 | 治滩术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