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武隆地理面貌

文章来源: 网络      作者:匿名     时间:2012-02-20 17:37:13    
摘要: 武隆地质构造雏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和南北径向构造体系,川黔南北构造带。江口等少数部分地区属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

   一、 地层岩性

  重庆市武隆县出露地型从古生代到新生代,依次有

  寒武系:此系为县境内出露最古老的地层,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分布在白云、江口等地。出露面积145.2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5%。

  奥陶系:此系主要为层次灰岩、龟裂灰岩、炭质页岩、砂质页岩等,出露于背斜轴部,分布在江口、黄莺等地。出露面积429.57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14.81%。

  志留系:此系主要为黄绿色、黄色、灰色页岩,黄绿色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等,广泛分布于县境东部、南部一代。出露面积 299.7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0.33%。

  二迭系:此系主要为岩质页岩、砂质页岩、钙质页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分布境内中部、西部。出露面积707.6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4.39%。

  三迭系:此系出露较全,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钙质页岩、泥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及石英粉砂岩等。主要分布在平桥、白马、火炉、羊角、土坎、茶园和巷口一带。出露面积938.6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32.35%。

  侏罗系:此系主要为石英砂岩、暗紫色泥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分布在鸭江、长坝、中嘴、平桥、送月、庙垭、凤来、中村、青吉、万峰等。出露面积380.54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13.12%。

  二、地质构造

  武隆地质构造雏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和南北径向构造体系,川黔南北构造带。江口等少数部分地区属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

  (一)、褶皱构造

  境内形成一系列背斜和向斜。构造成南北向的主要有接龙场背斜、甘田湾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汇背斜、车盘向斜等。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多为二迭系、三迭系,其中接龙场背斜多为寒武系。向斜轴部为三迭系中上统地层。构造形态多为短轴构造,两翼岩层倾角差异较大。

  构造线成北东向的主要有桐麻湾背斜、长坝向斜、武隆向斜,弹子山背斜、浩口向斜、江口背斜等。构造形态为短轴构造,轴向北东25°~40°,两翼岩层倾角差异大,一般北西翼陡,南东翼缓,呈不对称褶皱。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多为二迭系、三迭系;向斜轴部多为侏罗系,也有三迭系地层的。

  (二)、断裂构造

  境内断裂构造发育,多与背斜伴生。其性质为冲断层、正断层、逆断层。主要断层有芙蓉江冲断层、土坎正断层、三汇冲断层、煤炭厂逆断层、四眼坪逆断层。

  (三)、矿物

  铁矿:铁匠沟储量483万吨,车盘103万吨,矿洞坡131万吨。

  铝土矿:土坎492万吨,老灵沟386万吨,白马山356万吨。

  煤炭:储量5666万吨。烟煤集中分布在弹子山背斜。

  石灰岩矿:三道拐5128万吨,白云8404万吨,巷口8325万吨。

  泥岩:祠堂1400万吨,红坡815万吨,西堡1938万吨。

  砂岩:红坡1000万吨。

  硫铁矿:羊角井田1606万吨,表外2608万吨,石拱坝井田4213万吨。   钾岩矿:江口477.3万吨。矿层9.03米~13.13米,属钾肥矿源。

  大理石矿:白马山大理石矿经重庆大学采矿系鉴定,平均抗压强度1586.45公斤/平方厘米,硬度系数7~9,质地坚硬,耐磨性好。

  此外,尚藏有沧沟的铜矿,江口的镁矿(品位20.21),大佛岩的锂矿,江口、桐梓的重晶石矿,鸭江含油页岩,大佛岩、石桥耐火粘土,长坝向斜、武隆向斜的长石石英砂岩矿,白马山方解石矿,桐梓唐云的水晶石矿,龙洞的石墨矿,分布广泛的黄玉砂岩、硅灰石研磨材料矿等。

  四、地貌

  (一)、概况

  武隆属重庆市“东南部中山与台地区”的“武隆南川中山亚区”。方斗山南部背斜中山,北至龙河南至乌江,海拔最高磨槽湾2033.3米。

  东山菁背斜中山位于江口之北,为二、三迭系灰岩发育而成,海拔1200~1600米,向南倾斜成南北向。

  车盘洞水平构造中山,北至乌江南至贵州省境,呈南北向,顶面系三迭系灰岩组成残丘、峰丛,主峰海拔1951米。其间岩溶洼地有河坝(1340米)、黄白淌(1720米)、黄家坝(1634.5米),山体被分割嶂谷,深约700米。

  仙女山水平构造中山,由志留系灰岩,二、三迭系灰岩组成的双河向斜发育而成呈南北向展布,山脊线海拔1800~1900米,最高煤炭沟梁子1999.1米,多为二迭系灰岩组成。轴部为三迭系灰岩溶蚀成槽谷、洼地、残丘,槽谷以双河发育最为良好,海拔1200~1400米,呈条状展布,山体东侧为志留系页岩组成,多为阶梯状。

  马鞍山岩溶中山,为二、三迭系灰岩组成桐麻背斜而成,北至乌江南抵乐村,最高寺院坪海拔1622米岩溶残丘、洼地比高20~40米。洼 地有夏家槽(1260米),兴顺场(1280米)。

  轿子顶岩溶中山,在武隆县城西南地区,成弧形,为二、三迭系灰岩组成南高北低,岭脊成东、西向伸延,海拔1400~1600米,以车厂梁子海拔1650米为最高。

  侵蚀、剥蚀中山分布在武隆与贵州交界处,呈向北凸出弧形,为志留系页岩组成被沟谷切割成梳状;大山中山分布在桐梓山东南,亦为志留系发育而成,主峰踏壁山海拔1684.7米,呈阶梯状。

  低山,主要分布于乌江沿岸,大都属侵蚀、肃蚀和溶蚀低山。白马低山由侏罗系红层组成,呈北东向展布,海拔700~900米,主峰岚垭田995.6米,相对高度500~700米,其间被石梁河分割,山体成单面山或猪背崖,逐级向河谷倾斜。白马至长坝阶地发育,组成 小型冲击平坝。武隆单斜低山及尖峰岭水平构造低山,均为侏罗系红层及三迭系须家河组砂岩构成,前者处于武隆构造盆地南翼,呈东西南分布,海拔500~600米,向北倾斜;后者山体成塔状。主峰王店1036米,溶蚀低山以老膺窝为代表,除向斜轴部有须家河组砂岩出露外,其于由二、三迭系灰岩组成,海拔500~800米。

  (二)、类型

  深切割中山地貌:海拔大于1000米,高差大于1000米,多呈背斜山分同在桐梓、江口、车盘、兴顺。

  深切割倒置低山地貌:海拔小于1000米高差大于500米,多呈单面山地形,分布在向斜地区。

  中山山原地貌:海拔1400~1800米,原面平缓开阔,分布在木根、双河、车盘。

  岩溶槽谷地貌:呈多级分布在龙洞、火炉、接龙等地,从低到高有200米、700米、900米、1100米、1400米。

  河谷地貌:呈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地形,乌江沿岸的巷口、中嘴、土坎有少量分布。

  五、山脉

  乌江北岸有桐梓山、仙女山,南岸有白马山、弹子山,四山鼎立,各具特色。

  桐梓山,在县境东北,其南天门界临仙女山,最高峰峦宝山海拔1919.2米,山上有千香洞、二龙口,预报睛雨的黑面角,以及支系周家山的“三潮水”。面积363平方公里。

  仙女山,东连桐梓山,西接小武陵山,磨槽湾海拔2033.3米,是副代表全县最高地,有仙女玉立俯视山原,还有天生龙桥三座。面积400平方公里。

  白马山,居县西南部,山原开阔,面积45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51米。山上自然林、人工林纵横交错。稀世之宝银杉群落,银杏、银桂、七叶树等生长良好;小熊猫、红腹角雉出没无常。专家考察有植物1000余种,飞禽走兽160种,称此为生物基因库。

  弹子山,位于县境西部,面积270平方公里,是武隆煤仓。主峰寺院坪海拔1662米,西麓有奇特的鸭江小三峡。

Tags(关键字): 地理面貌 | 地理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