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一群“寄居”在洞穴的身影:李廷勇和他的3位学生

文章来源: 网络      作者:匿名     时间:2012-03-29 14:55:56    
摘要: “提起洞穴,常让人联想到黑暗、幽深、神秘等等。不过对地质学家来说,这洞穴绝对是个宝。洞穴当中往往藏有外界难得的地质信息,比如说在我国西南的重庆市,就有一个这样的洞穴,叫芙蓉洞。”这是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有关芙蓉洞专题节目《洞穴奇观》中的一段解说词。而参与此次节目拍摄和讲解工作的正是我校地理科学学院李廷勇副教授和他的学生们。

 

一群“寄居”在洞穴的身影:李廷勇和他的3位学生

  “提起洞穴,常让人联想到黑暗、幽深、神秘等等。不过对地质学家来说,这洞穴绝对是个宝。洞穴当中往往藏有外界难得的地质信息,比如说在我国西南的重庆市,就有一个这样的洞穴,叫芙蓉洞。”这是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有关芙蓉洞专题节目《洞穴奇观》中的一段解说词。而参与此次节目拍摄和讲解工作的正是我校地理科学学院李廷勇副教授和他的学生们。

  坚持,洞穴采样5年如一日

  芙蓉洞位于重庆市东南170公里的武隆县江口镇,自从1993年发现之后,它就被地质科考专家喻为大、全、险、奇的洞穴科学博物馆。通过对洞内众多沉积物形成年代以及多种地球化学代用指标,以揭示古代气候变化规律是李廷勇教授的众多研究课题之一,为此李教授已经对重庆芙蓉洞进行了长达5年多的连续观测研究工作

  2010年11月7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以及武隆县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邀请李教授及他的学生团队参与节目《洞穴奇观》的拍摄和讲解工作。

  此行,李教授一行人带领摄制组领略了洞内石笋,石瀑布,石管等叹为观止的岩溶景观,并且潜入了位于2000多米长的芙蓉洞深处且没有开发过的“野洞”——石膏花支洞,在历经爬行前进,漆黑环境,陡崖峭壁,震后的深沟碎石以及高二氧化碳浓度等一系列困难之后,终于寻找到了石壁上“盛开”着石膏花。

  “地质工作者进入洞穴有着明确的科学问题和研究任务,不仅没有时间像游客一样尽情欣赏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连遇见石膏花这般奇迹的机会也并不多。”李教授说道。在每月一次的洞穴考察中,李教授及其三位研究生所做的就是重复洞穴采样的工作:在经过仔细研究设置的八个观测点采集滴水、池水样本或是通过测定洞穴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风速等来监测洞穴环境。此外,还利用洞中许多的珍贵石笋标本,进行所含矿物质成分以及同位素的分析测试以了解古气候的信息。

  惊讶,研究团队竟是3名女生

  在录制完《洞穴奇观》节目,从石膏花支洞返回的途中,李教授和学生一行四人因为均背着重约20斤左右石笋标本落在了后面。“老师让负重较轻的我走在前面,我们走着走着就由于野洞中漆黑的环境以及多变的岔洞找不到了回去的路,”研究生二年级的陈虹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当时已经走到没路了,听不到前方队员的声音,幸亏老师大声呼叫,才确定了其他人所在的方向,重新找到了出去的道路。”

  除了迷路,在洞穴进行考察采样,经常还可能会遇到岩石坠落、迷路等各种危险。那么长期随同李教授前往洞穴考察的3名研究生究竟是怎么样身经百战的呢?地质工作者是不是都是瘦小精干的男生呢?怀揣着好奇心,记者在李教授的办公室里终于见到了她们,周福莉、陈虹利、彭玲莉3位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的女生。

  3名女生跟随李教授前往洞穴考察始于2009年。研究生二年级的周福莉回忆起第一次跟老师进洞前前还专门跑到超市买了个300毫升的水杯,穿上了厚厚的外套,后来在老师笑着的指点下才知道野外考察体力消耗大,要尽量减少自身的负担,带水杯不如直接带矿泉水。此后,在每次出发前,李教授会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拟定详细的物资清单,做好行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次洞穴归来,面对从洞中背出来的沉淀淀的石笋以及种类各异的水样,3名女生不知该从何下手。李教授手把手地教导她们如何配溶液、洗瓶子、取样、化学处理等;甚至连如何操作扫描仪,如何制表都是亲手指点。

  将自己多年来考察过数十个洞穴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也是李教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高差较大的地方行进时因为有很多碎石,因此行进时人与人之间的前后距离要保持在一米左右,防止走在前面的队员碰落的石头砸伤后面的队员;在进入到岔洞时,为防止迷路要打箭头做标记;在石头较松动的区域要控制速度前进……3名女生对老师应对突发状况的技巧如数家珍。“但洞穴内的危险难以一一预计,学生们更需要的是自己分析环境实地解决问题。”除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过硬外,李教授要求她们不仅要能吃苦,体力好,更要做事负责、细心、严谨,懂的随机应变,能在突发情况下巧妙化解危机。

  “女生当男生用!”彭玲莉有过进洞背石笋的经历,她打趣说道:“我们研究地质学的都要有能吃苦的觉悟。”

  现在,经过多次野外考察的实际锻炼,加以李教授的悉心教导,3名女生的野外探险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都已经能够独立进洞完成采样和现场分析测试工作。和老师进洞后,两两分工分别采集水样和测定洞穴环境,若恰逢李教授工作较多,3名学生就自己前往洞中进行为期两天的采样工作,并回实验室完成数据分析和记录的工作。

  乐观,地质工作并不可怕

  每月至少一次前往洞穴的经历在常人眼中虽然新奇,但重复采样的工作却是相当枯燥的。李教授笑着告诉我们,由于去芙蓉洞的频率太高,那边的老乡看到他们都会打招呼说西南大学的“科学家们”又来了。

  由于担心采集样本的行为让游客产生误会,往往得等到游客“人去楼空”的时候才能下手,视线之内就只剩下师徒4人,不免有时寂寞无聊。天生性格幽默的李教授总能在这样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他笑称自己一行人是质检局的,在攀爬或匍匐中检验衣服和背包的质量,“300多元一个包,进洞前还是崭新的,出洞时就可能变成几根布条了。”

  老师幽默的话语也感染了整个团队。彭玲莉俏皮地说:“现在每次进没有人的山洞,我们都会在洞穴里互相调侃开玩笑,吹吹牛皮,甚至可以唱歌,即使声音大点,也不怕被其他人听到。”

  “我们探险但绝不冒险,洞穴考察并不可怕。”这是李教授说的最多一句话,他乐观的心态也逐渐影响了3名学生。

  陈虹利是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她的母亲在看了央视播出的芙蓉洞专题节目《洞穴奇观》后吓了一跳,第一时间打电话前来问女儿怎么去参加这么危险的活动。陈虹利细心向父母解释平时的采样大都在已经开发过的洞穴进行,没有什么危险性,而前往没有开发过的“野洞”时,老师也总是第一个进去适应环境,确定安全后才准我们前进。

  “别看野外工作挺辛苦的,其实它就像爬山,道路曲折坎坷,但沿途美丽的景色以及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时的满足,会让人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这就是它的乐趣所在。”本科就读外语系的陈虹利笑称她已经喜欢上了洞穴考察的生活。

Tags(关键字): 李廷勇 | 地质研究 | 芙蓉洞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