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咨询~
武隆旅游客服 武隆旅游客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历史 > 正文

访长孙无忌衣冠冢

文章来源: 武隆日报      作者:匿名     时间:2015-02-13 09:51:37    
摘要: 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蔡家村有一座被民众称为“天子坟”的古墓,据说这里就是长孙无忌的衣冠冢,历年都有人前去祭拜。

访长孙无忌衣冠冢

访长孙无忌衣冠冢

访长孙无忌衣冠冢

  夫三才肇位,万象斯分,禀气含灵,人为称首。莫不凭黎元而树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其有情恣庸愚,识沉愆戾,大则乱其区宇,小则睽其品式。不立制度,则未之前闻。故曰:“以刑止刑,以杀止杀。”刑罚不可弛於国,不得废於家,时遇浇淳,用有众寡。於是结绳启路,盈坎疏源,轻刑明威,大礼崇敬。《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观雷电而制威刑,睹秋霜而有肃杀。惩其已犯,而防其未然;平其徽墨,而存乎博爱。盖圣王不获已而用之。古者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其所由来,亦已尚矣。昔白龙白云,则伏羲轩辕之代;西火西水,则炎帝共工之年。鷞鸠筮宝於少皞,金政策名於颛顼。咸有天秩,典司刑宪,大道之化,击壤无违。迨乎唐虞,化行事简,议刑以定其罪,画象以愧其心。所有条贯,良多简略,年代浸远,不可得而详焉。尧舜时理官则谓之为士,而皋陶为之。其法略存,而往往概见。则《风俗通》所云皋陶谟虞造律是也。

  ——节选自《唐律疏议》

  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蔡家村有一座被民众称为“天子坟”的古墓,据说这里就是长孙无忌的衣冠冢,历年都有人前去祭拜。

  在江口镇码头,我们坐着小船,向河对岸驶去。在连绵的乌江里,听着哗哗的江水声,吹着清凉的江风,看鳞次栉比的山脉,此时水、山、天融为一线,看着远处的河岸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按捺不住心里的渴望,早早地站在船舷边等候上岸。顺着石梯子我们慢慢地往上走,两边绿林幽幽,蝉鸣其间,经过攀爬我们来到一棵巨大无比的黄桷树下。

  这棵黄桷树参天耸立,枝繁叶茂,枝桠根系分明,听说已有一百多年的树龄,要三、四个人才可以把它围住。它像一个卫士静静地守在这里,不仅是居民休闲纳凉的地方,也是长孙无忌墓历史的见证。

  远处,一片开阔,一派美丽的田园风景,我们沿着羊肠小道慢慢向前走,篱笆栅栏把小路和田地分开,两旁的玉米长得郁郁葱葱,是那样惹人喜爱。蜻蜓、蝴蝶在田间自由的飞舞,蝉虫在树林里歌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资治通鉴》记载,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家世显赫,自幼博涉书史,“善避嫌疑,应对敏速”。唐朝初,长孙无忌出任大臣,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法律家。他著有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总结了以往各王朝的立法经验及其司法实践,由于内容比较周详,条目比较简明,解释比较确当,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

  据历史记载,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对唐太宗而言,长孙无忌不仅是他的开国功臣,更是自己的亲亲大舅子。所以,唐太宗对长孙无忌十分的信任。

  长孙皇后在临终前的遗言中说道:“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意思是请太宗不要对长孙家族太宠爱了,她怕长孙家族的人会恃宠而骄。她了解哥哥对权利的渴望,也深知哥哥绝不会轻易地臣服与人,所以想用这条遗嘱达到打压哥哥的目的。但是太宗并没有听从长孙皇后的劝告,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太宗重用了长孙无忌,后来还将他作为了托孤之臣,将年少的高宗李治交其辅佐。

  公元655年,长孙无忌因反对立武昭仪为后,遭到武则天的忌恨。

  659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费尽心机,把长孙无忌编织进一桩朋党案,进行恶毒陷害,诬奏韦季方与长孙元忌构陷忠臣近戚,要使权归无忌,伺机谋反。于是,唐高宗听信谗言,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太尉官职和封邑,谪贬黔州。长安离黔州路途遥远,群山险阻,长孙无忌在流放途中被逼自缢身亡,葬于乌江边的令旗山下。

  公元674年,长孙无忌的冤案被昭雪,尸骨得已迁回长安昭陵。江口这里的长孙无忌墓就成了衣冠冢。

  我们边走边看,享受着美景、感受着自然,十来分钟后,看见一座小山堡立在田间。带队的人指着小山堡告诉我们,那里就是长孙无忌衣冠冢。走近一看,三块石碑有序的立在正前面,上面清晰的写着“长孙无忌墓”。墓周围被石头堆砌成圆形,墓前面是一块菜地,听说菜地以前是一块很大的拜台,专门供人们上香祭拜。从菜地的面积可以想象这个坟墓的当时的豪华与宏伟。

  据记载,长孙无忌墓建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面积约875平方米,墓葬呈圆锥形,直径三十米(包括走道二米),高出地面5.75米。墓冢的正面有石碑三块,明朝年间所建的“唐太傅长孙公无忌之墓”碑,高1.5米,宽0.73米,厚0.12米;清乾隆十一年(1747),彭水知县吴元凤建立“唐长孙无忌墓”碑,高1.12米,宽0.49米,厚0.1米;咸丰十一年(1861)建立的“长孙公墓碑诗”碑高1.55米,宽0.7米,厚0.9米,均重新竖立于此。

  长孙无忌衣冠冢素来名气很大,历代都有官吏、诗人来此凭吊,赋诗竖碑。当地富家还捐置田产,作为祭祀经费。

  长孙无忌衣冠冢因修建年代久远,虽后世对其多次修缮,但仍旧遭到一定程度损坏,再加上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光照日晒、雨水冲刷、杂草生长对墓葬稳定性以及表面整洁造成了一定的侵蚀破坏。现在的长孙无忌墓只是一个圆锥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荒草丛生。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寂静,这块墓地置于这幽暗的土地上,拥抱在山水之间,悲凉的石碑,冷冷的江风伴着它。我们只能想象这里原来宏伟、热闹的场景、无数人前来凭吊的情思。

  值得肯定的是,长孙无忌衣冠冢的发现及保护对研究唐代历史及唐代墓葬形制、葬俗葬制有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官网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Tags(关键字): 长孙无忌 | 衣冠冢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