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探访桐梓革命遗址

文章来源: 武隆报      作者:王 蓁     时间:2013-02-01 09:30:19    
摘要: 桐梓确实偏远但没有他们所描绘的那样“穷而蛮”。恰恰相反的是,桐梓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当地的人民淳朴而善良,这是自己在桐梓工作了五年的切身感受。

  大学一毕业我就到了桐梓中学工作,而且一干就是五年。因此桐梓对我个人而言,一点也不陌生,而且还很有感情。还记得准备去桐梓工作前,长辈、朋友们给我最初的桐梓印象就是,遥远、贫穷、落后、“匪窝”。不过还好,我在桐梓工作的几年里发现,桐梓确实偏远但没有他们所描绘的那样“穷而蛮”。恰恰相反的是,桐梓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当地的人民淳朴而善良,这是自己在桐梓工作了五年的切身感受。

  现在的我,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又一次踏上了桐梓山的崎岖山路,去探访桐梓的景点——老街和桐梓山烈士陵园。相比以往,多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和一种好奇。也许是运气好,多天处于阴霾天气中的桐梓又再一次见到了久违的冬日暖阳,即便被盘旋的山路绕得晕乎乎的我,下车后还是就被暖暖的阳光、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所唤醒,精神抖擞、心情甚好。

  在桐梓原镇人大主席吴伦宪的带领下,我走近老街:被烟熏得黑呼呼的木板墙,狭窄的青石板路,精雕细琢、古色古香的窗花格,栩栩如生的石狮子、造型各异的墒墩子(用于承载门柱、防门柱打潮、腐蚀的圆形或方形石头,且石头上有很多不同的雕刻)都清晰可见。“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淋,这些老“东西”还这么‘健康’,保存得那么完好啊。”我不禁自言自语起来。吴伦宪笑着说,现在住在老街上的居民大多数都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了,老房子也是一代代人继承下来的,没有人为破坏,所以才保存得这么完好。

  吴伦宪还介绍说,老街全长380米,这里的的老房子大多始建于十九世纪初期,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现在仍有100多户350余名居民生活在老房子里。“老街曾经是桐梓最繁华的地方,解放前,桐梓的大地主吴老太爷一大家人就生活在老街,现在地主的老房子仍然在。”说着,吴伦宪带着我来到了大地主吴老爷的老房子前。这是典型的南方房屋结构,中间有天井,明媚而耀眼的阳光从天井直射到祠堂的青砖地面上,祠堂的正面墙上还有香案,祠堂两边被厢房所包围,“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思想是人类的灯塔”等毛主席语录填满了一面面木墙壁,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打磨,但仍然依稀可见。“大家对这些毛主席语录都熟悉吗?”我不禁有个疑问。“我们从小就背毛主席语录,现在都还背得一些。”住在这里的罗中华老大爷告诉我,解放前,老街有三名地下党工作者,后来都为解放桐梓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说到此处,附近的几位老大爷都凑上前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起三烈士的故事:1949年11月,武隆全县解放后,国民党反动残余、土豪劣绅互相勾结,先后在各地组织武装暴动。1951年,桐梓山恶霸地主吴鸿哲等为首的“九路军”等革命武装组织,专攻打区乡人民政府和八路军,杀害政府工作人员及农民积极分子,妄图推翻人民政府。县委派出许智伟、郭一帆、谢毅然三人一道去桐梓山,任务是与区武装队配合,平息该地的反革命暴乱,完成征粮任务。然而,由于叛徒出卖,2月8日晚上,土匪暴乱,许智伟、郭一帆、谢毅然和区武装队都被众匪夜袭所包围,许智伟、郭一帆躲到洋货坪(县桐梓龙家坡附近)藏身,谢毅然躲到老街一户农家背后的阴沟里藏身。由于势单力薄、孤立无援,三人分别被土匪抓捕。

  当年15岁、现已78岁的赵兴树大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三烈士英勇就义时的悲惨画面:三烈士是在被抓的第二天牺牲的。那天雪下得很大,三烈士被当众脱光衣服只剩裤衩,跪在雪地里全身直发抖,双手被反捆于后背,匪徒们二话没说就从他们背后一枪打来,三烈士一下就倒地死了。“顿时烈士的鲜血把地上的白雪染红一大片。当年桐梓没解放,土匪横行,大家都怕呀。趁土匪走后,我父亲就和另外一个人一起把三位烈士遗体拉到烂渣坝(现桐梓老银行附近),挖了个大坑,把他们三人埋了,没得棺材、没得老衣(死者穿的衣服)。后来才晓得,三烈士是地下党。”

  83岁的周文华大爷回忆说,三烈士牺牲后几天,县上得知了三烈士被土匪打死的消息,桐梓山立马被列为“匪窝”,派了很多的八路军前来剿匪,田间、山林里、猪圈边、坟沟里到处都是八路军,恶霸地主吴鸿哲组织的“九路军”怕了,四处仓皇逃亡。八路军很快占领了桐梓,桐梓就解放了。而吴鸿哲本人就躲到干香寨(桃源洞,现土地乡境内),但最后还是被八路军发现并枪毙了。

  在老人们的指引下,我找到了当年谢毅然藏身的阴沟,也找到了当年埋葬三烈士的烂渣坝,我发现了现在这两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相似点:都种上了蔬菜,而且长势很好,郁郁葱葱。

  吴伦宪说,为了纪念在桐梓山平息匪乱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县政府于1978年7月修建了桐梓五烈士碑,许智伟、郭一帆、谢毅然和另外两名在桐梓山平息匪乱中英勇牺牲的何克全、周世银的骸骨已被迁埋到烈士墓下,2005年2月对五烈士墓进行重新修缮,现位于桐梓中学大门口附近,并更名为:桐梓烈士陵园。

  站在五烈士墓碑前,我默默地骂自己的无知:从烈士陵园前经过无数次,甚至每年清明节都会去墓碑前扫墓,但却对这些英勇烈士的事迹了解甚少。站在墓碑前,仔仔细细地看完了五烈士的简介: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才29岁,最小的只有18岁。抬头仰望着墓碑顶端的红五星,突然发现它是那么耀眼,什么叫永放光芒的红色精神,在此刻,我似乎有些理解了。

Tags(关键字): 桐梓 | 革命遗址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