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红军渡——芙蓉江上璀璨的红色明珠

文章来源: 武隆日报      作者: 杨友仁     时间:2014-05-30 09:38:27    
摘要: 位于渝黔交界处武隆浩口苗族仡佬族乡花溪村芙蓉江右岸的红军渡,是镶嵌于芙蓉江边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红色明珠。

   位于渝黔交界处武隆浩口苗族仡佬族乡花溪村芙蓉江右岸的红军渡,是镶嵌于芙蓉江边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红色明珠。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任国民革命军川东救国旅旅长的贺龙将军在驻守川东彭水时,就曾率队由此渡过芙蓉江,到黔北一带清剿欺压百姓的土匪恶霸。1935年1月,又有一路井岗山下来的红军队伍在此过江,参加中央红军发起的遵义战役。所以,红军渡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敬仰。

  风景秀丽的古朴山村

  芙蓉江从黔北高原入渝后,流经红军渡时,大山敞怀,形成一个宽阔的谷地。江面比上游宽了许多,江流没有了湍急凶戾,碧绿的江水静柔平缓,深处不足3米,江底中的五彩河石和各色鱼群,像装在玻璃缸里一样清晰可见。这里和贵州省道真苗族仡佬族自治县毗邻,与重庆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从红军渡逆江上行500米处,便是道真县的洛龙。

  红军渡是一处山光水色十分秀丽迷人的地方。千百年来,它像一位含蓄秀雅的少女,静静地伫立在峡江深处。在它后面的山坡上,是一丛丛绿荫苍翠的茂密树林;山湾里有一片片如诗如画的梯田;临江的河心,有一块呈月牙形的碛坝,人称“月亮岛”。此岛由滔滔的芙蓉江在该处形成的巨大回流所冲积而成,沙滩高高隆起,上面布满各式鹅卵石,在日光和星月映照下,会发出各种熠熠的光泽。在渡口处的岸边,一排合抱之粗的麻柳树傲然苍劲地矗立云天,从树上垂吊下来的长长柳条,时时迎着江风招展飘飞,仿若有灵性般的招呼着江里鱼群。在麻柳树下是一个古老的码头,横亘着几级由麻柳石铺砌的石梯,由于年代久远和风雨剥蚀,石梯的不少棱角已经被消磨隐去,石板上深深地留着岁月的痕迹和突出的坑洼,显得十分厚重和沧桑。

  居住在此的是10余户苗族或仡佬族同胞,古朴的土墙竹屋建筑风格迥异,房屋多为木质穿斗式结构,青瓦为顶,木壁为墙,有的房屋大门和窗棂上嵌着象征吉祥的龙凤图案或作了精致的雕花。房舍四周,是翠绿的菜地和果园,人们四季都能享受到世外桃源般的古朴宁静和梦境般的鸟语花香。

  动人心魄的革命史迹

  初来乍到的游人,若非听说,一点也看不出闺藏在武陵山下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竟是一处令人敬仰、历史久远的红色港湾。在这片具有神奇色彩的土地上,留下了红军战士坚实的足迹,浸染着革命先烈的血迹,传颂着一个个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

  1934年11月,从井岗山冲破敌人围剿下撤的红二军团第三军的一个团,在湘江战役中为了掩护主力突破封锁,与追击而来的国民党军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他们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胜利完成了掩护主力渡江的任务。原来有千余官兵的一个团,幸存下来的不足300人马,并且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当时的团长、政委都光荣牺牲。经过全团党员大会决定,由一营徐营长代理团长。

  为了摆脱敌人的追杀,徐团长带着部队趁着浓浓的夜色,冒着原野刺骨的寒风北上鄂西南。当时敌人十分猖狂,四处搜剿散存的红军战士。红军部队只有选择深山老林进发,白天躲在密林间山洞里歇息,晚上才摸黑前进,半个月后到达了徐团长的家乡咸丰县境。

  咸丰曾是红四方面军建立的鄂西南革命根据地,那里大山横亘,岭高林密,群众基础很好。红军分散住在几个村子里暂时休整。但是,战士们不愿甘守安宁,无时无刻不焦急地等待红军大部队入黔作战的消息,挂念昔日一道并肩作战的战友。不少战士在北风凛冽的冬夜里,深沉低婉地唱起《送别》、《工农军歌》等歌曲,表达对亲人的想念和对革命的忠诚。

  为了获得情报,徐团长多次派出侦察人员到镇上、进咸丰县城打探消息,找一些红军家属了解情况。有一天,侦察员们欣喜若狂地带回来一张《湖北日报》,从上面刊登的“剿匪”消息报道中,知道中央红军主力进了贵州地区,由黔北正向遵义、贵阳方向运动。徐团长闻此大喜,马上召开党委会,通报了这个消息。会上并决定,部队立即南下西进,到贵州去找主力红军。

  12月上旬,徐团长带着部队撤离鄂西南。

  当时,国民党军仍在四处追剿散失的红军,川鄂两省交界地的主要交通要道都由正规军把守,场镇乡间的路口由当地团防设关建卡。为了躲过敌人的哨卡,红军战士采取分散行进的方法,几个、十几个装扮成上山打柴的、帮人挑运桐油的、进山收购药材兽皮的、用滑竿抬着“地主”、“老财”进山走亲访友的,这样伪装着向前进发。战士群体之间随时保持联络,不让人掉队。同时各部都作好战斗准备,只要一部被敌人发现,各部很快前往增援,力争打胜仗,火速消灭敌人,若遇敌众我寡,就立即分散逃匿。

  由于方法得当,这支红军部队在行军途中未遇到大的麻烦,几天后就进入黔江县境。当时部队原想直插酉阳,经革命根据地南腰界地区进入贵州,但侦察人员发现,敌军在酉阳、秀山一带集结重兵,准备开赴黔北围剿红军。为了避开敌人,减少战斗伤亡,团党委决定改变行军路线,由黔江西进彭水,再取道南下贵州。

  部队顺着武陵山南麓进发,在深山林丛中夜行昼宿。躲过彭水县城后,用两天时间分散从下塘、高谷等地渡过乌江,经靛水坝到黄家坝到了龙洋乡、大垭乡一带地区。

  龙洋、大垭一带的穷人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军队,都把红军当成天上下来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一般敬重。红军趁机向乡亲们开展了革命宣传,动员青年人参加红军,跟随共产党闹革命打天下,推翻国民党政府,翻身求得解放,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当地穷人们于是纷纷报名参军,跟随徐团长他们去找救星共产党、找党中央、找红军大部队。

  红军在老乡的带领下到达芙蓉江东岸,从火石垭西侧的高峰险崖沿江向北观察河段地形,经过一天的急行军,终于来到芙蓉江上游的大垭乡境内、紧靠贵州边界的浩口村。

  这里的山谷大山敞怀,形成一个开阔的盆地,临江的山丘不高,也不险峻,芙蓉江在此处拐了一个大弯,滔滔向前流淌,经过探测,水深不过五尺,流速也比较缓慢。于是,便将这里作为渡江的最佳之地。

  徐团长听了侦察员的报告,又找来乡亲征求意见,最后决定将老场(浩口村)作为过江的渡口。

  乡亲们很快和红军战士打得火热,人们立即张家五个,李家八个把红军战士接到自己家里,拿出土灶烤制的包谷酒,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款待来自异乡的亲人。当他们听说红军要渡过芙蓉江,离开这里,赶到贵州去寻找中央红军大部队时,大家十分不舍,多么想红军长期住下,帮助穷人过上好日子。但又支持红军战士渡过江去,与大部队汇合,去打大胜仗,早日解放全中国。于是,乡亲们把准备过年才杀的肥猪宰了,设宴为红军送行。并主动把自己家的木材拿出来,将它扎成木筏,作红军渡江之用。

  冬月二十九日清晨,数百名乡亲很早就冒着凛冽的寒风等在村口为红军送行。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个个都涌出难分难舍的热泪,目送亲人们奔向前线。老场渡口原有一只小船加上肖大爷们扎的三只木筏来往穿梭,三个小时就将几百红军送过芙蓉江。

  红日凌空的时候,徐团长带着战士们踏上征程,离老场、出花溪、上浩口,直奔贵州遵义而去。

  风情纯朴的古渡人家

  红军渡两岸的苗族仡佬族同胞世代勤劳勇敢、耿直爽豪、热情好客、扑实无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翻越大山走进芙蓉江,来到武陵山下的红军渡,搜集红军的传说故事,考察这里的旅游资源,了解当地的民情民俗,规划在芙蓉江上修建梯级电站。红军渡边的干群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人人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把来者当着最尊贵的宾客接待,介绍红军渡江的史实,并争先恐后给客人当向导、背行囊,送上接下。

  自那以后,峡江里就不断涌来一群群城里的学生和穿着时髦的姑娘小伙。他们在红军渡边开会宣誓缅怀先人艰苦奋斗的业绩,或到农家小院找银发老人拉家常,拽着苗家大嫂仡佬村姑,看她们头上的花饰、衣服上巧手织出的图案,或租上木船悠悠荡进下游的珠子溪峡谷,去欣赏旖旎的风光、满川的泉瀑,寻找绝壁上栩栩如生的芙蓉大佛,逗惹出藏匿在原始林间的黑叶猴嬉戏……

  山民们生怕客人渴了饿了,纷纷用木桶提来甘甜的山泉水,用竹篮盛装了煮熟的土鸡蛋和带着醇香的新蒸麦粑,把它们摆放在红军渡的渡口和附近的山路边,好让大家游玩归来时解渴充饥。当然还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人们但因农事太忙,主人不可能在此久候,便歪歪斜斜写上“鸡蛋三角一个,麦粑两角一个,吃后付钱”的纸条搁在旁边,彼此间非常地信任。

  游客们要是事先与村里人家联系了午餐晚饭,这一天,主人全家就会留在家里忙个不停,泡最好的黄豆、磨最细的豆浆、做最好的河水豆花、烧制永不失烟火熏炕的腊肉,拿出最好的晶丝红苕粉,炖上熏烤多时的山鸡或野兔,取出本地土灶烤制的包谷酒或用杨梅泡制的“杨梅酒”,情意浓浓地款待客人。

  吃过晚饭,主人又在临江的院坝里摆上木椅方桌,泡好新鲜的老鹰茶,摆上一碟煮花生或南瓜籽,请客人们在此纳凉,观赏峡谷上空皎洁的山月,倾听芙蓉江妙曼的涛声,老人们讲红军渡江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故事,姑娘小伙会争着给客人们唱野性十足的情歌。第二天,客人离开的时候,主人一家会在红军渡边恋恋不舍地相送,如花的山妹子眼角边总会闪着晶莹的泪花儿。

  随着武隆旅游业的发展,到芙蓉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着丰富内涵的红军古渡地吸引着游人们,逐渐成为大家踏上播擞革命火种的沃土,追寻红军走过的路径,探秘苗山仡乡浓郁风情,饱览峡江深处锦绣山川景物而“非去不可”的胜地。

Tags(关键字): 芙蓉江 | 红军渡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