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咨询~
武隆旅游客服 武隆旅游客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武隆资讯 > 正文

践行发展新理念 武隆旅游出大招

文章来源: 武隆日报      作者:匿名     时间:2017-09-08 09:54:54    
摘要: 2017年8月14日晚8点,仙女山镇仙女天街广场十分凉爽,在舞台聚光灯的照射下,热辣歌舞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跳得格外卖力。

  2017年8月14日晚8点,仙女山镇仙女天街广场十分凉爽,在舞台聚光灯的照射下,热辣歌舞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跳得格外卖力。

  站在天街广场,农家乐老板黄开伦心情格外舒畅,聚光灯打在他的脸上,他眼前一片眩晕。从穷得叮当响到如今两个月能挣五、六万元的农家乐老板,黄开伦始终感觉这是一场梦。如今在仙女山上,像黄开伦一样依靠开农家乐发旅游财的就有350多户。

  20多年前,仙女山因交通闭塞、土地贫瘠,被形容为“鸟不下蛋”的地方,而今,武隆依托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和生态资源,矢志不渝坚定旅游富民发展路子,一跃成为全国同时获得“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大金字招牌的区,并被联合国授予“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等含金量极高的殊荣。

  一个一穷二白的山区小城如何蜕变成为重庆市旅游发展的一面旗帜?看武隆如何践行发展新理念,释放旅游大招……

  创新+协调

  开辟旅游“三大战场”

  1994年,芙蓉江畔发现了芙蓉洞,武隆在财政收入只有3800万元的情况下投入850万元进行开发,迈出了发展旅游的第一步。

  2007年,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一起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

  经过近20多年的打造,如今的武隆,已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群“天生三桥”、有东方瑞士之称的“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洞穴“芙蓉洞”三大AAAAA级景区及多个乡村旅游景点。

  2016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4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5亿元,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2%,旅游成为武隆名片。

  “武隆旅游产业的‘蛋糕’之所以越做越大,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区委书记何平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讲到,武隆旅游的成功秘籍在于历届党委政府“咬定”旅游不放松,始终坚守旅游发展的大思路,不断挖掘本地资源,让一个又一个“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过去的成就固然瞩目,但不进则退是永恒的真理。2016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全域旅游、全民兴旅、山水结合、文旅融合、国际品牌”五大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三大战场”,加快旅游国际化步伐,真正把武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的目标。

  要下好全区一盘棋,创新是必由之路。为充分发掘武隆的生态资源,扩大旅游产业的辐射能力,武隆以旅游资源的梯度开发为思路,开篇谋划起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依托覆盖全境的200多处景点,区委区政府将全区作为一个大公园来规划,推出了“一心一带四区一网”空间布局,未来五年将总投资500亿元、75个重点项目,集中布局三大战场,打造“山水旅游”,叫响“神奇山水”,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走旅游富民之路。(转二版)  (接一版)

  绿色+开放

  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

  8月22日一大早,白马山上的茶山小镇晨雾还未散,49岁的村民田茂芳早早地出门去茶山小镇锄草。作为临时工,一天也有100多元收入。

  “以前想出去却出不去,现在是外面的人想进来咯。”谈到如今的日子,她和丈夫张国生笑得合不拢嘴。殊不知,两年前,她家还是豹岩村挣扎在贫困线边缘的高山农户。

  白马山与仙女山隔乌江相望,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参天大树不计其数。同时,这里是巴蜀通往贵州的黔蜀盐茶古道。自然人文、红色文化在这里交融,使之成为全区最好的绿地。但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之中,附近居民一直处在穷困边缘。

  随着武隆旅游“三大战场”打响后,白马山作为第二大战场,成为外界的焦点,转折就此出现。

  有仙女山“朱玉”在前,白马山,到底该如何开发?

  “必须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区委书记何平的准确定位为白马山开发找准了出路。

  按照规划,白马上将按照一心两景四组团的规划布局,坚持“生态、文化、休闲、养生、科普”五大功能定位,突出自然观光、文化展示、娱乐体验、创新项目等旅游产品特色,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国森林康养度假示范区规范标准,建成国际知名的恋爱圣地、全国著名的科普基地及重庆一流的养生福地和旅游度假的天堂,将其建设成为武隆旅游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谋定而后动。2016年是白马山开发第一年,开发以白马镇豹岩村天尺坪为先导开发区,完成望仙崖景区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实现一年初见效的良好开局。

  这让张国生一家看到了希望,在当地政府的支持鼓励下,夫妻俩利用10万扶贫政策资金,在茶山小镇建起了三层小洋楼,当起了农家乐老板。

  “现在的变化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都是沾了旅游发展的光哟。”对于增收致富,张国胜胸有成足。

  未来五年,全区将在白马山第二战场上投入250个亿,并按照“一年初见效、三年初建成、五年出成果”的目标序时推进……

  共享+致富

  抱团取暖凝心聚力

  8月22日,“周家兄弟山寨”农家乐院坝前,几十名游客悠闲地喝茶聊天、下着象棋,有的到不远处的小河沟玩起了水。一阵风吹过,沁人心脾。

  周家兄弟山寨是周家兄弟周六均和哥哥周六忠合伙打造的农家乐,共有82个房间,刚过去的两个月平均每天入住游客有90人左右。

  “平时这个地方少说有200人,周末至少有600人。”周六忠告诉记者,游客量至少比去年翻了一番。

  周家兄弟山寨所在的地方叫小坝,面积不大,四面还有悬崖绝壁,只有一条河沟让小坝显得生机与动力。因为发展难,不少农民出门后都进了城或搬到了镇上。

  去年,村民周六忠出资10万元,组织周六均、高国秀、冉松、冉林、冉小梅等5户农家乐各自出资4万元,成立汀澜种植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起乡村旅游。

  周六忠告诉记者,近些年,小坝陆续有14家农家乐办起了农家乐。但是过去因道路狭窄、河沟涨水,游客进不来。

  自从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合作社发动村民将公路从原来的3.5米拓宽到4.5米,并进行河堤硬化、河床清淤,并沿公路两旁栽植100株桂花树,房前屋后培植玫瑰、月季等花草。

  受周六忠等6户农家乐带动,8月初,村民吴昌健自掏腰包5万元在道路两旁安装了13盏路灯。

  基础设施完善了,周边环境更加美了,避暑游客自动找上了门。村民周六平从自家房屋中改造成9间客房,一开始就住满了,两个月时间就挣了2.7万元。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农户都傍上乡村旅游。

  事实上,在乡村旅游发展上,抱团发展在全区已成常态。

  2015年下半年,大洞河乡百胜村,全村48家农家乐抱团成立了乡村旅游农家乐协会,短短一年时间,该村的乡村旅游接待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村民抱团发展旅游,以大户带动小户,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提升整体接待水平,并且在提升服务软实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档升级乡村旅游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百胜村支书谭武忠表示。

  一人富不叫富,人人富才是真富,近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群策群力坚守在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三战场”,大力发展主题农庄、定制农业等旅游产品。全力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截至目前,全区26个乡镇中,已有21个乡镇、50余个行政村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成功开启了50余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乡村旅游正以高速蔓延之势迈进全区农户。

  开放、共享地走旅游发展之路,武隆正大步向前迈进。本报记者 郑静娅 徐强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官网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Tags(关键字): 武隆旅游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