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咨询~
武隆旅游客服 武隆旅游客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武隆资讯 > 正文

武隆:走深做实脱贫攻坚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重庆日报网      作者:匿名     时间:2021-03-09 11:39:51    
摘要: 武隆区2021年乡村振兴示范片(东北片区)拟建项目出炉,共有34个项目,投资近3亿元。

   

       3月3日,武隆区2021年乡村振兴示范片(东北片区)拟建项目出炉,共有34个项目,投资近3亿元。

  自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以来,武隆区紧锣密鼓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连日来,武隆区委、区政府先后审议通过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推动“三农”工作重心逐步聚焦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武隆区脱贫攻坚工作亮点频现。武隆旅游扶贫模式两次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鲁渝扶贫助力堰塘吃上“旅游饭”入选《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案例选编》。易地扶贫搬迁事迹入选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列。武隆区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后坪乡天池苗寨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

  2021年,武隆区扶贫办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致富带头人张永红、后坪乡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作为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区县,武隆区按照“面上推进、点上示范”的总体思路,以乡村振兴试验示范为引领,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升级、扶贫队伍向人才振兴转变、素质提升向文化振兴转变、环境改善向生态振兴转变、阵地建设向组织振兴转变。

  创新“七步工作法”巩固脱贫成果

  2017年底,武隆区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得了“精准退出、顺利摘帽”的阶段性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介绍,摘帽之后,武隆区先后出台了《武隆区深化脱贫攻坚全面开展贫困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脱贫攻坚边缘户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两摸底”工作试点方案》,创新“七步工作法(对象筛查、监测员提议、民主评议、公示公开、乡镇审核、区级备案、开展监测)”精准识别与帮扶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

  为确保对象不遗漏,武隆采取三种方式精准筛查对象,一是由区医保局、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教委、区残联等部门实施大数据比对工作;二是农户通过微信自主申报;三是提供便捷的自助申请通道,村民可在村委会、乡镇现场申请或他人代为申请。

  从2020年开始,武隆区在行政村建立月会议工作机制,在乡镇(街道)建立防止返贫监测与精准帮扶工作例会工作机制,做实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同时,该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内生动力设计25个监测指标,一方面通过电访、入户、座谈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边缘户与脱贫不稳定户开展监测工作;另一方面在每个村设置一个动态监测点,由第一书记或村支部书记为监测点组长,并落实一名本土人才或大学生村官作为监测员实时开展监测工作。

  武隆区火炉镇筏子村的陆兴超肢体二级残疾,儿子车祸去世,儿媳离家出走,留下一个聋哑孙女。一家三口仅靠种几亩土地维持基本生活。

  2018年9月,筏子村对陆兴超一家纳入边缘户开展帮扶与监测工作。对陆兴超一家纳入低保进行兜底帮扶,同时帮助他申请产业发展资金8500元,养殖生猪8头,种植脆桃。去年,陆兴超养猪20头收入9万多元,脆桃卖了1万余元,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全区连续两年实现了零返贫与零致贫的目标。”在确保脱贫户“四个不摘”同时,武隆区对边缘户出台产业发展、教育资助、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大病医疗兜底救助、防贫保险等七项精准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户不返贫与边缘户不致贫。”武隆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

  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升级

  去年11月,武隆区平桥镇(苕粉)获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平桥镇获得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评选的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

  “产业兴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武隆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称,武隆区在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同时,加大对非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探索做好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的衔接,以短平快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向以二三产业为牵引的长效产业转变,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升级。”

  在稳定粮食和生猪生产的基础上,武隆区加快发展以高山蔬菜、高山茶叶、精品水果、生态畜牧等为重点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靓“寻味武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坚持农文旅融合、产加销一体,做精苕粉、果酒加工、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业,建设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和国家、市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探索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与贫困户、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发展惠及更多贫困户。

  武隆区区长卢红介绍,按照“面上推进、点上示范”的总体思路,围绕“2+6+N”产业布局、“一环两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在仙女山街道、后坪乡2个乡镇(街道),羊角街道艳山红村、芙蓉街道堰塘村、白马镇板桥村、鸭江镇双河园村、双河镇木根村、沧沟乡大田村6个村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样板”,带动全区所有村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

  芙蓉街道堰塘村距离武隆城区7公里,过去由于支柱产业缺乏,发展一直不见起色。近年来,堰塘村坚持农旅融合联动发展,新建游客接待中心、观景平台、休闲步道,以及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变农田为景区、民房为民宿,打造武隆城区后花园。去年“五一”期间,堰塘村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2.3万余元。

  “农业产业由散向规模聚集,旅游由度假区向乡村旅游疏散。”去年,武隆区旅客接待达3780万人次,最高峰度假常住游客有35万人次。依托这一优势,全区规划并推进了5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了5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大力培植特色采摘经果林。“推动产业基地化、基地实现旅游化。”

  现在,武隆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成绩斐然。芙蓉街道堰塘村被评选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田湿地人家—天池苗寨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推介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12个村获得第二批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3个村获得重庆市美丽宜居村庄、3个乡(镇、街)、6个村、10个点获得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单位。

  去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51.64亿元,较上年增长5.1%。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0.74亿元,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1.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73元,增幅8.4%。

  促进扶贫队伍向人才振兴转变

  近年来,武隆高山蔬菜产业稳定在40万亩左右,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蔬菜产业成为精准脱贫的助推器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产业发展壮大背后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武隆区相关负责人称,武隆区在在双河镇木根村成立了高山蔬菜研究所,拥有9名蔬菜专家。“主要任务就是培育推广高山蔬菜新品种和研究推广高山蔬菜种植技术。”

  截至目前,蔬菜研究所筛选出39个适宜武隆高山栽培的高山蔬菜品种,完成了茄果类、豆类与叶菜套作等16套栽培技术配套集成示范,制定了重庆高山蔬菜栽培技术地方标准10项、技术规程17项,获得2项专利、3个软件著作权。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证明商标2个,农业部蔬菜地理标志产品5个,蔬菜绿色产品认证36个,成功创建武隆高山蔬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人才引领,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武隆区相关负责人称,武隆区实施“塔尖”领航行动,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招才引智的助推器,在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上,成功举办“绿色扶贫与乡村振兴”分论坛,柔性引进向仲怀、陈宗懋等院士专家到武隆指导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建成高山茶叶、高山水果、茶桑融合实验基地等院士工作基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工作站”;组建了山地特色农业研究中心,高山蔬菜研究所、高山茶叶研究所、精品水果研究所、畜牧科学院武隆分院等科研院所持续发力。“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乡村振兴集聚了产业人才。”

  与此同时,武隆还开展“塔基”助推行动,持续推动人才分类评价,在全市率先出台《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和管理办法》。据了解,2020年武隆区累计开展了30个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20个,推广新技术22项,遴选特聘农技员市级专家7名,培育高素质农民900人,培训乡村建筑工匠480人,储备后备人才533人。

  此外,武隆区不断强化“抓乡促村”,着力选优配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着力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外来优秀人才中的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大力回引农村本土人才,每村保持1名以上在村挂职、至少储备2名后备力量,切实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引领素质提升向文化振兴转变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武隆创新开展“十讲十让”基层微宣讲活动,扎实推进以“孝贤洁序”为重点的公序良俗工程建设,“促进了基层治理,引领了乡风文明。”

  近年来,全区评选出了“武隆区公序良俗建设示范村”57个,评选“武隆区最美家庭”610户,培育3个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600余场次。全民争当“敬贤思齐”典型,涌现出了“全国文明家庭”杨兴明家庭、冉显文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吴小燕家庭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兵支书”群体被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确定为国动系统脱贫攻坚先进典型,40余人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武隆还指导各村(社区)制定村(居)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持续深化“吃得文明”践行“光盘行动”。

  在推进挖掘传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工作中,武隆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强化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进乡村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开发建设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完成和平中学旧址、大石箐石林寺、土坎遗址、江口汉墓群等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双线”划定工作。完成浩口仡佬族蜡染非遗传习所、后坪木器非遗传习所、谢氏烧烤非遗扶贫工坊建设,成功申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3个,《乌江船工号子》等成功申报为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全区市级非遗增至26项。建成1个图书馆总馆、27个分馆,基层点28个,逐步推进行政村总分馆建设。积极推进乡情陈列馆建设,重庆邮电大学与羊角街道艳山红开展“校地共建”工作,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途径。

  “优化升级乡村文化供给。”据介绍,武隆区持续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创新文化下乡内容和形式,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加强。”

  此外,武隆深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洁美宜居”乡村。羊角街道艳山红村、长坝镇大元村、黄莺乡复兴村、沧沟乡青杠村等成为美丽乡村示范,艳山红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张亚飞 刘茂娇 图片由武隆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陈易、张祎)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官网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Tags(关键字): 武隆 | 乡村振兴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