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咨询~
武隆旅游客服 武隆旅游客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印象武隆征文 > 正文

泪洒除夕夜

文章来源: 印象武隆征文      作者:文军贵     时间:2015-01-09 09:41:21    
摘要: 作者简介:文军贵,男,本科文化,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骨干教师,广元市优秀班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除夕之夜,家中坐满了客人,有的在潜心贯注地看春晚,有的如痴如醉地在智能手机上打游戏,有的在开开心心地逗地主,可我在这时却躲在墙角悄悄地抹着眼泪,因为我想起了在那遥远小山村的老父亲。

  如大山般敦厚朴实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他不会像相声演员那样巧舌如簧,不会像变色龙那样八面驶风,不会像王熙凤那样机关算尽,不会像葛朗台那样视财如命,在良好家风的耳濡目染之下,修得一副菩萨心肠,谨遵《弟子规》中“百事孝为先”的训示,对待长亲极为孝熙,常令乡邻赞口不绝,也让我们当儿女的引以为荣,决心永为示范。

  永生无法忘却的是,在祖父去世后的那些岁月里,父亲侍奉年事已高的祖母更是无微不至,随呼随到。能干的祖母为了减轻我家的负担,没有与儿子媳妇一起生活,自己力所能及地种了点庄稼。但是祖母毕竟也是古稀之年,况且又是三寸金莲,不能让她自己去挖地、打柴、挑水,也不能让她亲自去河对面的加工房打米磨面,更不能让她去有25里路程的集市购买生活日用品。为此,祖母家的所有重活、粗活、脏活、跑路的活,都由父亲负任蒙劳、按质按量地完成。

  不时,农事匆忙的父亲往自家水缸挑几桶水后,还要去离宅院有两里路的水井把祖母家的水缸挑得满满的。不论父亲再苦再累,不论天有多晚多黑,不论路有多滑,也不论烈日炎炎,还是白雪皑皑,从未间断,从无半点含糊。

  平时父亲见祖母家里没柴烧了,就挤时间和母亲一道帮祖母砍柴,直到够烧一两个月为止。那时祖母家的山离家很远,而且山高坡陡,非常难走,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悬崖。为了考虑到柴好烧,就要少砍长满刺的灌木丛,多砍松树和柏树枝。为此,不畏危险的父亲,还要费力地爬到悬崖边高高的松柏和柏树上。在打柴的日子里,父母迎着晓风踏着晨露出门;为了节省时间,中午饥肠辘辘时就在山坡上吃自带的干粮;日暮时分披着星光,带着几分疲倦,还有那满手纵横的血痕回到家里。可他们看到祖母的柴房里,堆满了一大捆一大捆的柴禾,不由得会心地笑了。

  那时没有电话,没有摩托,祖母生了病,也是如陀螺般转个不停的父亲,翻山越岭去请医生。医生把脉诊断了后,还是喘息甫定的父亲跟着医生去捡西药和中药。中药抓回来后,还是鞍马劳困的父亲,来不及坐下来悠闲地用烟斗抽走劳心和劳力的双重疲惫,就立即给祖母煎药并亲自端到身边。有时抓的中药还需要加几味自备的引子的话,父亲就扛着一把厚实的锄头,奔这山跑那梁给祖母挖药。让我永难泯灭、佩服不已的是,无论祖母生病与否,只要父亲没出远门,他每日早晨出工前和傍晚收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向祖母问安,让她老人家晚年不孤单寂寞,此举直到祖母鹤驾西天前都无一例外。

  可以毫不夸饰地说,在那些日子里,即使忙得父亲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他也是和颜悦色,不敢告劳,觉得自己为长辈尽了一份心意,亦是理所应当,无怨无悔的。

  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潮汐怎样涨退,星辰怎样升落,脑海中难以磨灭的是,父亲为了幼时愚笨无知的我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几乎每个去乡场上赶集的日子都要把我带上。一路上,父亲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那些地名的由来,我听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趣,仿佛入了迷一般。因为那些地名的来源方式各不一样:有的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如“马蹄滩”和“跌马坎”都是跟镇上广场那匹神秘的石马有关;有的是跟历史有关,如“秀才沟”就跟一位古秀才有关,“学堂垭”就跟古时官府在此地设过学堂有关;有的是跟地貌有关,如“乌龟包”得名于那个山包的地貌活像一只下山的乌龟,“钻洞子山”得名于山梁悬崖上四块磐石天然搭成了一道门洞,“石牛寨”得名于陡峭的山垭口生了一块巨石极像一头膘肥体壮的牛……

  不仅如此,父亲还既经常给我讲《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关羽败走麦城”等精彩的情节,也不时给我讲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那些惊心动魄、永垂汗青的故事。

  在那时,父亲也还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一个朴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无论是穿皮鞋的,还是穿草鞋的,都要平等相待。不论我在何时何地,此话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人乎?父亲啊,您对儿子的成长可谓费劲了心血,可儿子却对您没有涓滴之劳,想来不觉心头隐隐作痛。尽管我们经常通着电话,尽管您说只要每月按时把零用钱和母亲的药带回了家,就算是人回到了家,就算是尽到了孝心,可儿子必须且应该做的这些,只是一举手一投足之劳,比起您对儿子的阿保之劳,舐犊之念,又算得了什么呢?

  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我读书的时代,家中祸不单行,寅支卯粮,可有着长远眼光的父亲,没有因为家贫就萌生放弃送子读书的念头。即使东挪西借,即使冬月无复衣,即使勒紧裤带,也要执着地送我多念几句书,不然的话,哪有我今天的幸福家庭和美好生活呢?

  君不知,在我们那个满目黄土、荒僻闭塞的村庄里,有一人家的孩子读书极为用功,而且成绩也非常优秀。可那家孩子的父亲觉得家境贫寒,绳枢瓮牖,怕家无担石,借债难还,在狠心与儿子签订了初中三年不提供任何一分零用钱的合约后,才允许他的孩子读完了初中。后来,他的儿子只身来到陌生而繁华的大城市打工,常年萍踪浪迹,寄人篱下,之后伤伤心心地给他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的一句令人悲催的话是:父亲啊,你为何目光短浅不送我读书,你是否知道,我现在在外面做牛做马!不论在什么场合,孩子的母亲一想起这句话时,不由得泪满衣襟,愧痛难言。

  写到此,我不由得感叹:自己降生的家庭虽然没有令人艳羡的豪车,没有金碧辉煌的华宅,没有享用不尽的巨资,没有光芒四射的荣耀,没有显赫四方的声名,但我倍感自己却是世间最幸运、最幸福的人,因为我有缘来到了这个温馨的家庭,更有缘遇上了一位仁厚慈善的父亲,一位值得我永远崇敬、永远歌颂、永远学习的伟大的父亲。

  还有一件让我想起就愧怍连连的事情。那是20年前的除夕之夜,我和家人正坐在小屋旺旺的木疙瘩火前吃着年夜饭。此时的父亲,已如“天地一沙鸥”,正在千里之外的海南一个建筑工棚里惦念着他的亲人,陪伴他的只有呼呼的海风和四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那时读大学不像现在还能享受到国家许多优惠的助学政策。为了供我顺利读完大学以支撑门户,家里几乎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包括那副出高价钱在当地方圆几十里都不易买到的稀缺的柏木棺材;只是那条赖以维持生计的老黄牛没有被卖掉。面对着房檐低矮、徒有四壁的家境,一年到头在莽莽的黄土地上刨不出几分钱的父亲,不得不急急复急急地远赴海南打工,因为那边正劲吹大开发的嘹亮号角,海岛热土,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好找活路,而且工价比内地高,年终时老板一般不会拖欠、克扣农民工的血汗钱。父亲在离别家乡去海南时,离妹妹出嫁的日子屈指可数,可听说年关节前去了那边容易找活路,而且南下的火车票也好买,矛盾重重、万般无奈、黯然神伤的父亲,也只好把心一横,如此而已。

  为了瞒过年届七旬的奶奶,父亲出发前借故说是去离我家有一百余里远的外乡请亲戚吃酒,此事属于家庭特级绝密事情,只有我和母亲、妹妹知道内情。四川离海南毕竟山遥路远,还需几经辗转才能抵达。母亲担心着自己从未出过远门、形影不离的丈夫的安危吉凶,凝望着他渐渐远逝的单薄的背影,久久地站在朔风飒飒、荒草漠漠、寒鸦点点的山垭口,不停地抹着心酸的眼泪。这是我平生以来见到坚强的母亲流泪最多、最伤怀的一次。

  即使在次年正月妹妹出嫁的日子里,去“请客”的父亲也没能按时赶到家中,也没能亲眼看到他辛辛苦苦抚育成人的爱女,洒泪辞别故乡时的依依别情;没能亲眼看到提前几月就忙忙碌碌为爱女添置的红红绿绿、鲜艳耀眼的嫁妆,被抬出宅院的盛大场面;没能亲眼看到那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一字儿走在乡间小路上的热闹情景。我深深明白,望子成龙的父亲,是为了铺就儿子的光明前程,才忍痛割爱地在自己的爱女即将出嫁前、在年关节眼看就要来临时才挥泪离桑别梓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含辛茹苦的父亲啊,无论儿子这辈子如何尽孝,也报答不完您对我的胼胝之恩;无论将来白发斑斑、老态龙钟的我忘记什么,也不会忘记您在妹妹出嫁的大喜日子里,已肩负重任,远离故土;无论有朝一日驾鹤西去、魂飘九泉的我忘记什么,也不会忘记您为了给儿子撑起一片亮丽的蓝天,独自在异省他乡度过的那个冷冷清清的除夕之夜。

  不思量,自难忘。杳杳乡关,无处话惆怅。父亲啊,在漫漫人生道路上,在滚滚红尘中,世人看中的是我飞得高不高,只有您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关心儿子飞得累不累,过得快乐不快乐。如一位通达哲人的您常对我说:孩子,相信自己吧,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你若被慧眼识珠,就要努力在人间闪现出最璀璨的光芒,以报知遇之恩;若是时运不齐,被暗投于埃土,也不要埋怨,不要叹息,不要悲伤,就沉沉地埋在黑暗冰凉的泥土里,自己为自己闪耀一丝光芒吧。

  父亲,儿子时时刻刻都铭记着您那句看似朴素却韵味隽永的话语。在风刀霜剑中的我失意时,在雾海茫茫中的我迷惘时,在荆棘满地中的我彷徨时,您那句话温暖着、熨贴着儿子那颗冰冷、受伤、破碎的心,让儿子豁然开朗,心如明镜,面对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尘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

  此时此刻,我的耳畔不由得回响起刘和刚深情演唱的《父亲》那首歌:……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持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不知不觉,无法自已的我已是热泪千行。

  作者简介:文军贵,男,本科文化,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骨干教师,广元市优秀班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官网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Tags(关键字): 印象武隆征文 | 印象武隆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