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咨询~
武隆旅游客服 武隆旅游客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印象武隆征文 > 正文

印象武隆·大孝武隆

文章来源: 印象武隆征文      作者:张贵彬     时间:2015-01-21 09:41:12    
摘要: 作者简介:张贵彬,70后,多次在全国散文诗歌大赛上获奖,组诗《青花瓷》获“大韵杯北方瓷都”寄情怀全国诗歌大赛(唐山文联主办)一等奖。现为“中财论坛”(全国唯一一家支付稿酬的文学论坛)诗歌版版主。

  上苍如此偏爱武隆,其绵厚无私的眷顾,不仅赋予她瑰丽多姿的自然风貌,还赋予她意蕴醇香的人文风情。

  在武隆,山之雄奇与水之灵秀彼此融汇,出尘的清幽与绚烂的梦境同在,俊迈的巴渝民风与高旷的川江号子相辅共生。

  大地之母亿万年的胎孕,才有了这方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又历经数千年文明的化育,才有了她丰盈如鲜的人文气韵。

  在斑驳游移的光影上,武隆始终被历史雪藏,被时间呵护,她甚至以临流独立的姿态,规避了市场经济高歌猛进的狂飙时代,以罕有的自信和隐忍,在巴渝大地上淡泊自持,宛然内修千年的一枚璞玉。

  武隆,是世外隐者的武隆,是智者韬光的武隆,是一蜚冲天的武隆。

  亘古的寂寞,成就了她惊世绝伦的风华。似乎白云千载,江河汤汤,尘世的斧凿在这方佳山丽水上,始终没有留下太多人为削夺的印痕。

  《印象武隆》,既宏大又细作,在气势恢宏壮阔的宽展背景里,有着极其精微鲜活的巴渝雄风。

  此时,武隆被置于世界关注的聚光灯下,轻轻掸落蒙蔽尘世的那层面纱,她以蓄养千年的光华,以有形物质和非物质的双重冲击力,为世人带来视觉的惊艳和精神溯源的震撼。

  《印象武隆》,是对文明渊源的寻找,是对原生态文化的显扬,是对巴山渝水的礼赞,是对巴风古道的召唤。

  “父亲的船”的深沉凝重,“纤夫的故事”的温婉动人,“火锅摇滚”的现代劲爆,“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深情舒放,“哭嫁”的人伦暖意,“川江号子”的撼人心魄,让一个内秀外美、超拔高蹈的武隆,呈现在世人面前。

  做为一道视觉盛宴和文化大餐,我们被《印象武隆》牵连而起的,不仅是普世的寻根情结,还有对巴渝文化的重新考量和认知。

  以开合包容的心态认同一种文化,其行为本身就是在接受一种价值理念的教化。

  深思《印象武隆》,它有着高度浓缩提炼的地域文化特色。行船文化、码头文化、纤夫文化、号子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丰饶纷繁的原生态文化群像,在此得到最完美绚烂的演义。

  其实,在这些行为表象的深处,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核。巴渝文化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其中,以“孝道”为核心的人伦理念,根深叶茂,高可参天,它渗透于家庭生活、生产劳动、羁旅行船和婚丧嫁娶的诸多方面。

  可以说,孝道,无处不在,涓流成溪,又万流归海。

  譬如,古代巴人的悬棺风俗就是“孝道”的有力明证。崇山峻岭之间,壁立千仞,百鸟飞绝,仰首一线云天,望峰惊心。在陡壁悬崖之上,却悬挂着巴人先祖的尸棺。其高,其险,其巧,叹为观止。

  这些超出今人智慧和理解的悬棺,在古代巴人的信念里却是:“悬挂得越高,寓示着子孙越尽孝道。”

  巴人,就是以如此超乎想象的礼敬,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他们把先人安葬于高山之巅,寄希望于亡魂,能与峡谷江流和松风皓月一样不朽。

  悬棺,是高悬的经幡,是演绎孝道的道场,有着恪遵“孝道”的深层文化心理。

  哭嫁,是巴渝文化中尊崇“孝道”的又一力证。这脱胎于巴人的土家族风俗,在历史的渐进中不断演变,并在表现形式和内涵的拓展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哭动喜神来,万事皆和谐”,哭嫁的内里虽是喜哭,但其具体的内容,繁缛的程式,却处处强化着“孝道”伦理的教化功能。

  哭嫁歌有历代相传的套路,“娘哭女”、“女哭娘”、“哭先祖”、“哭爹妈”、“哭姐妹”……。

  作为一门传统“技艺”,作为一份新嫁娘德淑贤孝的评判参照,这“哭嫁歌”,无疑是“哭”的盛宴,智慧的检阅,如何哭得好听,哭得感人,令听者感同身受、触景生情,都体现了对“哭嫁”教化功能的强调和重视。

  巴渝女子,有着火锅样五味调和的万种风情,山清水秀人更美,天生丽质,在乐观外向、放达洒脱的同时,亦不乏细腻柔婉、清新明媚的一面。

  哭嫁,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祝福,有着太多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祈愿。那一声哭,从泉眼细流的序曲开始,伴着出嫁日的到来,渐成江河奔泻之势。

  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感恩和疼惜之间回环缭绕,钩沉着生活的片羽和鸿踪,在爱的重温和珍视里,实现了“孝道”的皈依和传承。

  当然,在孝道上,最具表现力的,还是仪态万千、包罗万象的川江号子。“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多像古典的“下里巴人”,声势浩大,贴近生存的真实,为底层大众鼓与呼,有着民歌音乐的典型特色。

  两千里川江,支流纵横密布,航道曲折错落,山势险峻,每逢激流险滩,船工往往是以命相搏。

  应运而生的川江号子,或高亢激越,或悦耳抒情;或幽咽低徊,或高飘天外。它带着生命搏击的烙印,带着巴渝人坚忍不拔的生命底色,连同诙谐活泼的性格特质,让音乐、自然环境与船工劳动水乳交融。

  川江号子,是川江水路史的活化石,是川江流域人文史的微雕景观,是堂上瑰宝,阆苑仙葩。它曲目繁多,腔调多样,歌词就地取材,信手拈来,随物赋形,极具临场效应。

  作为一个体式宏大、细致精微的情感体系,川江号子,除了对人文地理、风俗人情、自然景物,表现出足够的关照之外,对人伦“孝道”也有着浓墨重彩的抒发。

  “人生在世不孝养,枉置父母悔心肠”。“公婆面前多照看,抚养儿女苦中甜”。类似这样蕴含孝道精髓的川江号子,山长水阔,不胜枚举。

  它一改高亢尖利的腔调,显得深挚温情。在峡谷幽壑之间,它与天光云影唱和,依稀为船工最柔软的梦境。

  流水向远的码头从无终点,心灵的港湾却始终只有一个。铁打的汉子,也要有个信念支撑,或是养家糊口的负重,或是奉养双亲的责任,让他们有足够的脚力和心劲,山一程,水一程,拖着一条江行走。

  五音繁会的川江号子,那声山鸣谷应的高音,摧枯拉朽,气吞万里,必有孝道乳养的那抹胆气。那急管繁弦的节律,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必有孝道传承的那根血脉。

  千里乌江画廊,把奇瑰梦幻的一站留给了武隆。作为川江号子脱胎发轫的一脉支流,它谱写过历史,传承着文明,也将创造未来。

  得天独厚的自然遗产,悠久绵长的人文底蕴。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召唤,在此对接。从而让武隆有了更多历史使命的担当。

  此时,她呼应着时代的低唤,在与中华文明和谐共振的轨道上,高扬起“大孝武隆”的旗帜,用返本开今的睿智和果敢,撑起一片人伦道义的天空。

  “印象武隆”,“大孝武隆”,是武隆腾升,绿色崛起的双翼。武隆,是中国重庆留给世界的一方净土,有着想象无法抵达的边界,并代表了人性的良知和走势。这片充满神性的土地,正以“惠泽于当代,又无愧于后世”的抉择和行动,拥抱中国!融入世界!(正文2493字)

  作者简介:张贵彬,70后,男,自2006年开始,先后在《星星》、《山东文学》、《草原》、《安徽文学》、《时代文学》、《四川文学》、《工人日报》、《齐鲁晚报》等杂志报纸上发表散文和诗歌。多次在全国散文诗歌大赛上获奖,组诗《青花瓷》获“大韵杯北方瓷都”寄情怀全国诗歌大赛(唐山文联主办)一等奖。现为“中财论坛”(全国唯一一家支付稿酬的文学论坛)诗歌版版主。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官网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Tags(关键字): 印象武隆征文 | 印象武隆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