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 中英文切换/ Language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知识 > 正文

资深驴友分享野外旅行中对毒蛇认识误区

文章来源: 网络      作者:匿名     时间:2013-02-16 09:35:21    
摘要: 无论“生存手册”还是“野外旅行手册”之类的手册里,对毒蛇伤害的介绍不是不适合中国国情,就是说得过于笼统,难以在关键时候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今喜欢野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对野外危险,特别是动植物造成的危险往往估计不足,这些危险,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无论“生存手册”还是“野外旅行手册”之类的手册里,对毒蛇伤害的介绍不是不适合中国国情,就是说得过于笼统,难以在关键时候发挥应有的作用。网络上许多“野外教室”中都有提到蛇伤防治,但由于种种原因,含糊谬误之处似乎更多。特别是前段时间有网友曾发表“中国十大毒蛇”的组图,但其中错误很多。如将一种毒蛇分为不同的毒蛇,更主要的是把大量的无毒蛇列入毒蛇之中。当然如作为一般的知识来介绍,有点错误是难免的,但将这种能给人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的动物,不作严格的科学的界定,不作客观和科学的介绍,难免会误人误已。如是真的遇上被毒蛇咬伤的情况,必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本人曾在亚热带地区生活多年,在野外曾多次与毒蛇不期而遇。对毒蛇的识别和防治有一点个人的经验,现结合部分网上文章,再配上图片,系统地介绍给出游的网友们。

  但是,必须提醒大家一点,现在由于环境破坏,森林植被已明显稀少,再加上人类大量滥捕乱杀,野生的蛇类已经较少,毒蛇就更为少了。外出旅游最大的杀手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交通事故,一千个人中未必会有一人被蛇咬伤,大可不必自己吓自己。

  一、认识的误区

  由于大多数生长在城里的人,一生中没有遇到过野外的蛇,仅从图片和人工饲养的蛇来了解蛇,蛇恐怖的身体,令人可怕的颜色,难以捉摸的生活习性,令人生畏。各种文学艺术和传说都把蛇作为令人胆寒的对象来描写。人人都是谈蛇生变,蛇成了恶魔的化身。所以对蛇有很多认识的误区。

  1、误区一:小蛇不毒

  虽然一般情况下被大蛇咬伤症状更严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刚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妈妈毒性大。比如大蛇捕食频繁,咬人时注毒量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刚刚孵化的小蛇较少捕食,因此咬人时注毒量相对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人凶狠。许多养蛇专业户甚至蛇类专家都吃过这个教训。

  另外蛇的种类不同,毒性强弱也不同,如银环蛇的个头通常很小,但是它的蛇毒的毒性却极强。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轻心。相信每个人都看到过这样的场面:几个男生拿着大棒石头追打一只拚命逃窜的小蛇。现在应该知道,这也不是件好玩的事儿,除非你将它一棍子就打死,否则,这就是一种玩火的行为,因为受伤的蛇更凶猛,如是毒蛇,咬起人来更致命,况且,蛇类本身是对人类极其有益的一种动物,我们应该尽量保护野外的每一种生物。

  2、误区二:被蛇咬过,但是几十分钟内没有不适感,那一定是无毒蛇了

  这是极其常见的认识谬误,实际上,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到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比如97年福建附一医院就收治了一个8岁大的小孩,他被银环蛇咬伤后4小时才出现症状,耽误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后来经各方全力抢救,仍然昏迷了一个多星期才苏醒。医院收治的这类蛇伤病人不在少数!

  3、误区三:被蛇咬了,吾命休矣

  首先必须清楚的是,野外无毒蛇占多数,被无毒蛇咬伤的人,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也可能因惊恐而出现伤口剧痛红肿甚至昏倒的现象。这是心理暗示的结果。即便是有毒蛇咬伤,大多数也因为多种因素的关系,毒蛇咬人时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够量的毒液注入人体,被毒蛇咬伤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症状比较严重,个别人有生命危险。

  4、误区四:冬、春的蛇不咬人

  这是明显的一个错误,蛇是变温动物,要冬眠。冬眠后的蛇经过一冬的饥饿,春天外出觅食,十分凶猛,虽这时的气温不太高,蛇的行动迟缓,不太会主动攻击人,但是一旦被激怒,咬起人来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它的毒腺中充满毒液。另外,这两年都碰上暖冬,蛇在冬眠时睡眠不深,极易惊醒。在冬眠中惊醒的蛇也是很凶猛的。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蛇往往不冬眠的。

  5、误区五:蛇无足,跑不过人

  很多人在野外遇见蛇,由于恐惧心理,常是转身就跑,这种方法是极愚蠢的。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蛇都是懒洋洋。但在野外,蛇的行动相当敏捷,特别是一些较大型的毒蛇,如象眼镜王蛇,俗称“草上飞”,爬行速度相当快。另外有些蛇,如竹叶青、五步蛇,还能弓起身子,用尾部的力量弹射出去,令人防不胜防。因此,在野外与毒蛇不期而遇,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一动不动。蛇的视觉很差,听觉也不灵敏,多靠空气中和地面的振动辨察对象,靠舌尖的化学感受器识别对手,只要你不动,除非距离太近,它常常不知所措。我国大陆上的毒蛇,除少数北方的腹蛇有微弱的红外感受器官外,绝大多数的蛇,没有象美洲大陆上的响尾蛇那样有敏感的红外线感受器。另外,蛇的胆子是很小的,除少数象大眼镜蛇那样的毒蛇会主动攻击人外,一般在对峙数分钟后,它就逃之夭夭了。其次,如你手中有帽子或棍子一类的东西,你可用极快的速度向旁边扔去,它就会向你扔出去的东西攻击,你也可趁机脱险。但这一定要有经验才行,否则会弄巧成拙。

  6、误区六:蛇脊骨一抖就会散架

  这也是很多人的错误认识。有些人胆子很大,抓住蛇的尾巴一阵猛抖,以为这样就会把蛇抖死。这样猛抖,其实只是使蛇短暂的造成晕厥,并不会抖死蛇,过一会儿,它缓过气来,会更凶猛的攻击人。街上耍蛇之人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更主要的是让蛇一时不能回过头来咬人,是哗众取宠的把戏。

  7、误区七:喝雄黄酒能避蛇

  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的资料能证明喝雄黄酒能避免蛇咬。而且,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熏香、香水、花露水等等,只能防止蚊虫叮咬,不能有效的防止蛇咬伤。

  8、误区八:颜色鲜艳的蛇是毒蛇

  除竹叶青外,大多数的毒蛇体表颜色并不鲜艳,多呈黑褐色、灰褐色。这跟它的觅食方式有关,蛇主要是以鼠类、蛙类、爬行动物、小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是以守株待兔式的方法觅食,活动范围大多不超过百米之外,因此体表颜色要与地表颜色相一致,才能有效的伪装自己。相反,一些无毒蛇,为了防止自己被其它较大的动物残杀,倒把自己体表的颜色装扮得十分鲜艳可怕,以警告和迷惑想要袭击它的敌人。如象各种锦蛇,一是体型较大,二是全身都是五颜六色花纹。最著名的要算赤链蛇了,各种文学著作中都把它描写成象女妖一样的恶魔,其实是一种无毒蛇。还有所有的蟒蛇也都是无毒的,因体型庞大,也使人感到恐怖。

  9、误区九:蛇毒入口会致命

  在金庸的小说中,曾有一段是描写欧阳锋的蛇杖上的蛇咬死了人,鲨鱼吃尸体后中毒死了,鲨鱼又吃了鲨鱼的尸体,全被中毒,水面上一片鲨鱼尸体的情景。这其实是小说中的夸张手法,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蛇毒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它要直接进入人体血液才能在酶的作用下产生毒性,在皮肤和粘膜表面是没有毒性的,少量的毒液通过粘膜吸收是不会导致人死亡,而且毒液进入人体胃中,被胃液马上就破坏了,所以少量的毒液形不成致死的剂量。关键是口腔和嘴唇如有破损,毒液从破损处直接进入血液,就危险了。被毒蛇咬伤之后,在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最直接和快速的抢救措施就是用嘴把伤口处的毒血吸出来,减少毒素的份量,减缓毒液向体内扩散。但这个抢救措施必须确认施术者消化道和口腔粘膜无损伤,以及嘴唇和接触伤口的皮肤完好无损,才能进行。

  10、误区十:吃蛇能滋补身体

  很多人认为蛇肉大补,有滋补的药用功能,因此滥捕乱杀野生蛇类,造成鼠害成灾。其实,蛇身上最好的东西就是蛇毒,蛇毒制品是疗效很佳的药品,这是得到世界上的医学界公认的,如治疗脑血栓的一些制剂,就是蛇毒中所提取的。所以保护好包括毒蛇在内的蛇类,才是符合人类最大的长远利益。

  二、如何防治毒蛇的伤害

  1、掌握毒蛇的活动时间和规律

  蛇是变温动物,它的活动与外界气温有密切联系,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最高时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另外这几年春夏之交洪水偏多,洪水将大范围的蛇洞淹没,也会造成陆地上无家可归的蛇增多。所以夏天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蛇种不同,活动规律也不同,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也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

  2、掌握毒蛇的习性

  此外有些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要穿长裤,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另外,我曾听长期在野外宿营的地质队工人讲,在帐篷四周挖上一条浅沟,在沟内均匀的撒上一点煤油,就能有效的防止蛇进入帐篷。

  毒蛇怕人,受惊后会迅速逃跑,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大多由于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毒蛇身体时,它才咬人。因此,在适于毒蛇活动的环境中行走时,提高警惕,并做适当的防护,许多蛇伤是可以避免的。

  3、旅游者注意自己的活动

  注意自己的脚步。蛇类平均每周进食一次,每当进食之后以及蜕皮之时,它们行动和缓,更容易被踏中。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下的草丛中,或是在树枝上。

  不要挑逗或将蛇类提起或者将它们逼入困境,一些蛇类在走投无路或保卫自己的窠穴时攻击性大增。我在前面就谈到,蛇是十分胆小的,它对人的攻击,往往是出于保卫自己。

  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蛇的居住地方多在地形较复杂的岩石缝隙和洞穴中,周围多有杂草丛生,或矮小而密集的灌木丛中,春季往往活动于向阳的山坡岩石堆中,而夏季常在背阴的小溪沟旁的草丛或灌木丛中。所以,在这些地方活动要格外注意。

  4、旅游者注意装束

  蛇因为是贴着在地面前进,人的踝关节附近上下十多公分是最容易受袭击的部位,所以在草丛和山间小道行走,最好穿高帮鞋,尽量不暴露膝关节以下部位。密林中穿行,要注意缠绕在树枝上的攀援性蛇,不要过多裸露身体,以防毒蛇的袭击。

  野外夜间宿营后,晨起在使用床单、衣服、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很可能就躲在下面。特别在春天,夜间野外还较寒冷,蛇也喜欢朝较暖和地方钻。

  在林中和崎岖的复杂环境行走,最好人手一根木棍或竹杆,一是可以当拐杖,二是在估计蛇容易出没的地方,特别是视线不佳的草丛和灌木丛中,用木棍或竹杆使劲敲打和左右拨弄一下,直到打草惊蛇的作用。蛇经惊吓后多数是悄悄溜之大吉,实在逃不赢,它才会摆出一幅攻击的样子来吓唬你。

Tags(关键字): 驴友分享 | 毒蛇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