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 中英文切换/ Language
当前位置: 首页 > 武隆文学 > 正文

月到中秋分外明

文章来源: 武隆报      作者:杨友仁     时间:2014-09-10 09:44:30    
摘要: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华神州的传统中秋佳节。按照我国历法解释,农历的八月居于秋季七、八、九三个月之中,叫“仲秋”。而八月十五日,又在“仲秋”之中,故称之为“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华神州的传统中秋佳节。按照我国历法解释,农历的八月居于秋季七、八、九三个月之中,叫“仲秋”。而八月十五日,又在“仲秋”之中,故称之为“中秋”。

  民间过中秋节,史料记载始于唐代。旧时民俗的“中秋节”里,有拜月、祭月、吃糍粑、饮团圆酒、吃月饼、摸秋、送秋、赏月吟诗等风俗。而中秋月又被人们看作是团团圆圆的吉祥象征,因而民间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

  拜月祭月

  据史书记载,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礼制:“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文中所说的夕月,即拜月之意。后来广大老百姓也开始效仿,在中秋明月夜,一家人在高高兴兴的团聚之时也要行“拜月”之礼。这拜月也叫祭月,在八月十五月亮升起来的时候,点上香烛,摆上祭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求吉祥幸福美满。一家之中,先由老人对着明月作拜,然后按辈分行礼,颇讲一定的规矩。在祭月结束后,才吃糍粑、“团圆饼”(现代人称为“月饼”)、喝“团圆酒”。

  吃糍粑、“团圆饼”喝“团圆酒”

  “八月里,中秋到,家家户户打糍粑;快喊爹,快喊娘,烧起开水蒸糯米;蒸熟倒进碓窝里,拿起耙锤冲糯米。”每年中秋节前,地处乌江山区深处的一些村寨里,就会响起欢快的儿歌声。

  中秋节,是人们一年四季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大家为了过个团团圆圆的中秋佳节,都有打糍粑过中秋的习俗。新产的糯米是各家各户打糍粑的原料,节前就要选出颗粒饱满、糍性好的淘洗干净,用清水泡上。

  糯米蒸好,倒进石碓窝里后,抡锤打粑是家庭壮劳力的职责。在此期间,打糍粑的人都要唱起歌(又叫号子)为自己添力:“一捶下去——嘿佐,打糍粑呀——嘿佐,过中秋呀——嘿佐,敬天神呀——嘿佐,团圆过呀——嘿佐……”

  糍粑做好后,人们按照祖上传下的风俗,先要将糍粑、白糖、黄豆面,用碗盛着端到院坝里,点香燃烛举行向天神祭拜的仪式。由家中老人站在院中,遥望着天上圆月,举手合十行三个大礼,再叩三个响头,敬拜天神地母。

  祭完天神地母,还要在堂屋里点燃香烛,同样献上糍粑、白糖、黄豆面祭敬祖宗。

  在敬了天神地母和祖宗先人后,每家每户还必须遵守一道乡俗,就是由当家的主妇将一些糍粑,盛了白糖和黄豆面,端去送给左邻右舍。此时,大家在相互交流中,亲亲热热地一边品尝,一边切磋做糍粑或加工黄豆面的技艺,让邻里之情谊倍增。

  行完这些礼节后,人们才开开心心地在半空明月的照耀下,吃糍粑和从乡场上购买的“团圆饼”,喝着“团圆酒”过上一个甜甜蜜蜜的中秋节。

  “摸秋”

  所谓“摸秋”是文雅的称呼。其实是人们在中秋夜喝了美酒,吃过糍粑、月饼后,趁着酒性利用晚上的夜色掩护,大张旗鼓到瓜田菜地里偷摸瓜菜的取乐活动。

  相传很早以前,农村一些新娶的年轻女子,几年时间怀不上孕,引起家人焦急和不快。一年中秋时节,某家女子出门在院子里看到小偷忘记带走的一个冬瓜,顺便捡回屋去,结果很快怀上了小孩。邻居见此人终于怀孕,都生奇怪,仔细一打听,原来是中秋夜捡瓜所至,于是就四处传言告诉给乡亲这一消息。其后,一些多年未育的新媳妇,便有意指使人们在中秋之夜偷瓜相送,结果此法果真灵验,大多捡瓜的女子都怀上了孩子。

  另外,也有传说祖上的人中秋前身体不适,皮肤骚痒难忍。中秋之夜,觉得无聊,便步出家门走向田野,顺便拔了人家一些菜蔬回家,煮吃之后身体顿觉舒适许多,周身也无骚痒的感觉。从此利用中秋之夜外出偷菜治病的习俗也传承下来。

  对月吟诗作赋

  中秋时节,大多时间圆月高挂,分外皎洁和晶莹,一些文人墨客还喜欢聚在一起,遥对明月,或即兴作诗,或咏诵一些爱月、赏月、相思的诗词。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一诗中,特发出:“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宋代大诗人苏轼,则在《水调歌头》中寄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前些年,一位身居台湾的大陆籍老兵,曾在一年中秋节时赋诗“故乡中秋月最明,对月哪能不相思;回首鬓白应垂泪,可问何日是归期。”老人面对中秋琅琅皓月,抑制不住思乡之情,对月吟诗寄托对祖国与大陆亲人的怀念,盼望早日团聚的美好愿望。

Tags(关键字): 中秋 | 月亮 | 武隆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