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 中英文切换/ Language
当前位置: 首页 > 武隆资讯 > 正文

武隆 端好乡村旅游“金饭碗” 鼓起脱贫增收“钱袋子”

文章来源: 武隆日报      作者:匿名     时间:2020-09-03 14:45:31    
摘要: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隆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积极探索将特色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发展优势,让贫困山区变成美丽景区、让待字闺中的产品变成可持续增收的产业、让美丽风景变成美好“钱景”,通过端好乡村旅游“金饭碗”,鼓起群众脱贫增收“钱袋子”,蹚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养儿不用教,武隆走一遭。“这是过去武隆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因为极度贫困,2011年武隆被确定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如今,武隆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17年武隆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建档时的14.8%下降至0.03%,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2215元增长到10027元。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隆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积极探索将特色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发展优势,让贫困山区变成美丽景区、让待字闺中的产品变成可持续增收的产业、让美丽风景变成美好“钱景”,通过端好乡村旅游“金饭碗”,鼓起群众脱贫增收“钱袋子”,蹚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沧沟大田湿地人家。 王俊杰/摄

  山区变景区

  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盘活185个乡村

  白马镇豹岩村贫困户张国生做梦也想不到,曾经的茶山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游玩的景点。更让他高兴的是,依托景点带来的人气,他开起农家乐吃上“生态饭”,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摘掉了“贫困帽”。

  老张纳为贫困户并不是因为人懒。前几年他看到仙女山镇的穷亲戚靠仙女山景区脱贫后有些着急,但不管怎么向地里刨食,日子照旧过得紧巴巴的。老张想换个活法吃口“旅游饭”,但逶迤大山并未给张家带来好的光景,相反成了张家发展的“绊脚石”。

  就在此时,随着武隆各景区的不断升级打造,武隆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一张旅游名片,景区附近的农户也吃上了“旅游饭”。但更多的是,地处偏远的村子依旧在贫困中苦苦挣扎。

  生态是武隆最大的优势,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生态旅游对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全区所有乡镇的贫困户要吃上“生态饭”,必须向生态要效益,从生态上做文章。

  “聚焦山水发展全域旅游,让山区变‘景区’。”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称,按照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把特色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发展优势的要求,武隆因地制宜制定了“深耕仙女山、错位拓展白马山、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思路,以仙女山、白马山、芙蓉江等主要贫困区域为重点,统筹规划密布全区691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把武隆全境作为一个“大景区”“大公园”进行开发打造。

  同时,结合各地的生态优势,设计推出了包括避暑康养游、古寨风情游、慢享时光游等不同特色主题的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从而串联起185个乡村,唤醒“沉睡”的乡村生态资源。

  目前,为加快乡村旅游建设,武隆通过以奖代补支持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精品民宿打造等,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小加工、小餐饮、小旅店、小农场等涉旅“十小企业”。此外,武隆正梯次打造包含后坪天池苗寨、大田湿地人家、青杠古渡驿站等在内的100个示范村点,做到75个市级贫困村全覆盖,让当地10万名群众吃上“旅游饭”。

呐溪原乡户外露营场地。王俊杰/摄

  风景变“钱景”

  多种增收模式让“生态饭”更香“钱袋子”更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夏7月,行走在文复乡西山村的马厂坝乡村旅游景点,映入眼帘的荷花让人应接不暇,看着肆意翻滚的层层碧海,满脑子浮现的是杨万里的这首古诗。

  西山村这几年的变化跟这池塘里的荷花一样,一年比一年漂亮。而在打造乡村旅游景点之前,这里一片死气沉沉。

  跟其他贫困村一样,由于山多地少,加上偏僻落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老人和妇女靠种玉米、洋芋、红薯维持生计。直到近年,西山村借区里打造梦里水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的契机,打造以荷花为主题,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等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后,村子才有了朝气。

  在武隆,类似西山村一样拥有良好生态资源的贫困村不少。然而,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走一条既盘活乡村生态资源又实现脱贫增收的双赢之路?武隆从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吃好“生态饭”出发,探索出了“廊道带动、集镇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景区带动、云经济带动”等多种乡村旅游增收的带动模式,实现让美丽风景变成群众脱贫增收的美好“钱景”。

  以旅游廊道带动为例。当地将生态资源相似的贫困地区就近纳入仙女山、白马山、石桥湖、桐梓山4个旅游扶贫带,并作为4个“旅游黄金廊道”进行打造,统一规划发展高山蔬菜、有机茶叶等产业,从而建成集交通组织、空间整合、产业集聚等为一体的扶贫开发示范片区,引导廊道内的贫困群众参与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实现贫困群众的脱贫增收。

  借助旅游集镇带动,双河镇木根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全市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发展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如今全村年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1.2亿元。

  不仅是西山村、木根村的村民有了多种增收渠道,如今,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仅2019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01.7万人次,多条增收模式让“生态饭”更香、群众“钱袋子”更鼓。

大田湿地人家。王俊杰/摄

  产品变产业

  融合发展育出一条高质量乡村旅游扶贫路

  2019年,武隆贫困发生率由过去的14.8%下降至0.03%,武隆先后获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旅游扶贫更是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2018》。

  “乡村旅游扶贫大有可为。”一直以来,当地矢志不渝学好用好“两山论”。让更多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小康路”,这对武隆来说是一件极不容易的大事。但如何进一步放大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价值,如何走一条高质量的乡村旅游扶贫之路,任重道远。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武隆区长卢红说,近年来武隆围绕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的要求,探索出“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通过乡村旅游与农、商、文、工等产业相融合,让产品变产业,提升乡村旅游对群众脱贫增收的带动和辐射效应。

  在“乡村旅游+文化”方面,坚持文体旅融合发展,依托喀斯特地区独有的户外运动资源,融合打造“印象武隆”山水实景演出、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一批文化体育产品,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增收;在“乡村旅游+康养”上,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主题的康养旅游产业,拓展“观光游”为“养生度假游”,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提供机会;在“乡村旅游+农业”上,结合高山蔬菜、特色林果等农业产业,打造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滑雪”的农旅融合业态,同时联合电商平台带动80%以上农户实现增收;在“乡村旅游+工业”上,培育羊角豆干、土坎苕粉、鸭江老咸菜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业项目,让制作过程“能闻、能看、能体验”,不但增加游客吸引力,更是拉动消费助力脱贫增收。

  和顺镇打蕨村是市级贫困村,利用55台风力发电机组成“风车景观”,同时与当地竹海、石林等资源融合,打造寺院坪景区,大力发展避暑观光游。如今每年吸引3万余名游客观光度假,带动500余人吃上旅游饭。

  同样是市级贫困村的火炉镇筏子村,结合当地的脆桃资源,形成了“春赏桃花、夏摘脆桃”的乡村休闲采摘项目,“火炉脆桃”借助乡村旅游带来的名气成为群众脱贫的“金果果”,全村人均纯收入增至1.6万元。

  链接》》

  相知无远近 千里尚为邻

  武隆区与山东省济南市深化东西扶贫协作提升脱贫攻坚质效

  自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与武隆县达成结对帮扶关系以来,到2018年形成了"1+5+11"扶贫协作协议体系,两地坚持“武隆所需、济南所能”原则,在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多方面予以援助,助力武隆贫困群众走上了一条高质量脱贫的新路。

  两地坚持以产业扶贫项目化为重点,一是围绕"2+6+N"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布局和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思路,通过援助资金帮助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20余个,扶持发展农家乐500余户;二是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资源,分类打造厂房式、村企式、作坊式、就业式四类“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劳动人口就业创业,同时坚持把劳务协作作为扶贫协作的重要抓手,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海外务工招募、“山东大嫂”等劳务培训等方式,拓宽武隆贫困群众就业渠道;三是依托济南市的农业产业优势和科学技术资源,采取合办农业项目方式,推动包括火炉“脆桃”、沧沟“西瓜”、“甜宝”草莓等在内的15个优特农牧产品在武隆推广实施。

  为变资源单项输入为商品双向流通,济南市通过设立武隆产品专柜、电商平台和企业平台促进产品直销,同时利用政府采购政策通过订单抓购销以及利用展销展会和企业互访的形式,带动农副产品走出大山。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市通过建设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中心,营销推广了仙女红茶叶、武隆苕粉、羊角豆干等知名品牌,实现消费扶贫2664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两地坚持以人才交流强化“造血”功能,通过双方选派优秀党政干部及专技人才挂职交流,培育脱贫攻坚“领头雁”。同时,济南市与武隆区健康帮扶结对17个、教育扶贫结对8个,帮助武隆培训教师250余人、医务人员110余人,成功打造区人民医院骨科、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等重点专科,进一步补齐教育和医疗扶贫的短板。

  同时,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济南市历下区帮助设立武隆区大病医疗救助补充基金,目前已救助1000余名大病、慢性病患者。同时通过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累计捐资捐物1293.28万元。

  截至目前,鲁渝东西部扶贫协作10年来,山东省区市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39亿元助力武隆脱贫攻坚。特别是2017年至今,三级援助资金达1.27亿元,援建项目达119个。其中,2020年援助资金4565万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深度贫困地区,坚持以点带面,成功打造堰塘“美丽乡村”、后坪“天池苗寨”等扶贫样板16个,打造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基地9个,为武隆高质量脱贫贡献济南力量。

Tags(关键字): 乡村旅游 | 脱贫增收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