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 中英文切换/ Language
当前位置: 首页 > 印象武隆征文 > 正文

孝的接力

文章来源: 印象武隆征文      作者:文周子     时间:2014-10-24 11:08:35    
摘要: 我常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把感恩之心化为自觉的敬老行动,把中国孝道文化的接力棒代代相传,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和谐的基石吧。

  女人十月怀胎之苦和一朝分娩之痛,我等男儿并无感性认识,只在电视里见过。父母养育儿女的辛苦,也是在我为人父后才体会到的。娃娃越小,父母越辛苦。记得我儿子生下来不久,每天多次洗尿布,一晚上被他的哭声吵醒五六次。冷了,热了,饱了,饿了,都得操心。儿子开心我开心,儿子生病我揪心。一次,儿子突发高烧,花钱不不说,最心疼的给娃娃打针输液。一次,2岁的儿子发烧去医院输液,遇到一个实习护士,在娃娃的太阳穴扎针头找不着血管反复四五次,每次拔出针头都会鲜血直流,娃娃痛在皮肉,我却痛在心头,把那护士“训”了一通。

  我们就养独子一个,尚感劳累不堪,老爸老妈养育我们兄妹四个,一生吃苦不少,享福不多。特别是我妈,一人管四个孩子吃喝拉撒睡,还得挣钱养家,操持家务,多累多苦,不难想象。为此,我常说,孝敬父母,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

  老爸25岁就去当船拐子。航线在三台到重庆的涪江上。往返一次得半个多月。他常跟我们讲,拉船很苦。特别是拉逆水船,纤绳勒在垫肩上,脚踩鹅卵石,嘴里喊号子,弯腰曲背,一步一叩头,汗水湿透毛巾。水浅的冬天,寒风扑面,如刀割脸;浊水肥江的夏日,骄阳像火,灸烤着这群光膀子男人。红日西残,晚霞灿烂。疲惫至极的纤夫们便歇脚卸纤。货船则择埠而泊。在“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江景映衬下,伙夫便磊石而炊,袅袅夕烟,升腾弥漫。这群男人便开始江浴,直到晚饭煮熟。他们饭量很大,一个人至少吃半斤大米干饭。

  行船亦有风险时,尤其是浓雾锁江的冬天,水瘦滩急,货船最易搁浅。遇此情况,艄公一声令下,十几个壮汉就得下到刺骨的江水中推船。再就是滂沱大雨夏天,江水汹涌奔腾,船速极快。纤夫们坐在船上顺水而飘,心潮随着江涛起伏。此时艄公则手执篙杆,绷紧神经,目光搜索前方,一旦出现险情,则力撑篙杆,避而远之,深怕飞来横祸,触礁破船。

  曾几何时,尹相杰、于文华的 一曲<纤夫的爱>,唱红了大江南北。但那只是艺术表演。在我老爸一生中,确有一段真实的纤夫的爱。

  那天,船近朝天门码头,一个姑娘在码头旁边洗衣被。忽然,姑娘发现一床铺盖被水冲走了,急忙说,拉船的大哥,你们哪个帮个忙,帮我把那床铺盖捞上来。我老爸走在十几个纤夫最前面,闻声即“扑通”下水,帮姑娘捞回铺盖。

  后来,那姑娘就成了我妈。

  听老爸说,妈妈出嫁那天,船自重庆逆流上三台,实为客货混装。船老板特许腾出三分之一的船舱,船尾放我妈的嫁妆,船头放板凳坐秧歌队、唢呐队和娘家的送亲客。船篷两边贴着大红喜字,桅杆上扎一朵丝绸大红花。爸和妈坐在船头,我妈头上搭着红盖头,唢呐滴答滴答吹着······

  老爸每次下重庆,都会给我外公外婆带些三台的土特产比如潼川豆豉之类的东西。从重庆回三台,就会给我婆婆爷爷买些涪陵榨菜、合川桃片之类的食品。逢年过节还要给我外公外婆买酒割肉送挂面,给我婆婆爷爷做新衣。

  直到1964年,由于涪江水源的日益减少和陆上运输业的崛起,三台到重庆的水运业务日渐萎缩,最后不得不断航。老汉所在的航运公司只好转产搞多种经营。妈妈开始时做临时工,后来在县里的手工业系统找了一份相对固定的工作。

  老爸老妈一辈子日子过得清苦,但一家六口很和睦。妈妈虽然识字不过百,却能给我们背诵“妯娌们,要孝顺。尊长至,要亲敬”之类的《女儿经》,讲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什么《董永卖身葬父》、《黄庭坚涤亲溺器》、《黄香扇枕温衾》等等,让我至今不忘。老爸老妈不光注重言教,更是以身作则,为子女作表率。我依稀记得,在我八九岁的时候,他们总是把好吃的让给我们和婆婆爷爷吃。特别是饿肚子那三年,他俩宁肯自己挨饿,想尽千方百计也要让我们祖孙吃饱。冬天,他们宁可自己不穿棉鞋棉袄,也要给祖孙两代一人做一套。爷爷瘫痪八年,老妈总是每天端屎端尿,直到去世。每年清明前,妈妈总要带着我们一家,到婆婆爷爷坟前拜祭,烧些纸钱。

  妈妈八十年代退休以后,在家也没闲着。心甘情愿给我们兄妹带娃娃、做家务,管他们吃、喝、拉、撒、睡。我则辅导这些娃娃学文化。上初中时,我便让儿子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课外读物,并结合讲解句子的含义,对进行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友爱弟妹的教育。

  改革开放的春天,中国人开始从温饱奔向小康。日子好过了,我们兄妹都认为,应该让二老晚年生活幸福。饮食方面,鸡、鸭、鱼、肉、牛奶之类,二老想吃什么买什么。二老不愿意跟儿女们住在一起,大哥就给他们买一台彩电和和一个电饭煲,我和妻子商量后,就给他们买了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热水器。两个妹妹下岗后收入少,就轮流来给他们洗衣服、搞卫生、帮着买菜、做饭。老爷子喜欢下象棋,下班后或者双休日,我就陪他杀两盘。平时他爱去坐茶馆,听川剧坐唱。我呢,每月都要给他拿几十块钱茶钱。送老人钱物时,我尽可能让儿子去或者跟儿子一起去目睹、体验,目的是让他亲身感受敬老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兄妹每年每家都给二老至少买三套衣服。平时呢,二老想去哪家耍个三五天,谁家都会热情接待。1998年妈妈病逝,我悲痛万分。慈爱如春晖,儿女们还没来得及作寸草之报呀······

  在感恩、敬老的环境中,我们的儿子渐渐长大参加工作,并在成都安了家。儿子儿媳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的,除了给他们婆婆爷爷买吃的穿的外,也有给我们两个老家伙的礼物。2011年,儿子给他爷爷买了一床电热毯,前年,给他爷爷买了一个MP4,并把爷爷喜欢看的川剧名段《迎贤店》、《宋江杀惜》等和李双江《演唱的船工号子》拷贝到优盘里。爷爷说,现在走不动了,没法去茶馆喝茶听戏,这是孙儿送给他最好的礼物,为此,爷爷天天都看。

  四川人做大生(即整十),男做近(虚岁),女做满。去年11月,爷爷近九十,那天,我们四兄妹以及在外工作的孙儿孙女们一个不少,回来给老寿星做生,有买生日蛋糕的,有买鞭炮的,有带摄影、摄像机的。席间,跟随MP3音乐的旋律,大家齐唱《生日歌》,接着点燃蜡烛让老人许愿,晚辈们都轮流给老人家敬饮料,给他夹喜欢吃的耙和菜,祝福的话说了一箩筐。四世同堂,热闹惨了。餐后合影完毕,两个孙字辈,争着开车送寿星回家。

  今年2月6日晚,保姆打我电话,说老爸要洗澡。我连忙过去,把热水器开起,给他脱下衣服,抹上沐浴液,然后搓背。洗完后,他说他想喝一杯牛奶加葡萄糖,保姆给他兑好,我递他嘴边喝下去,服侍他睡下。

  没想到,次日凌晨,老爸无疾而终。

  不必细说,悲痛的追悼会,四个家庭一个不缺。

  我常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把感恩之心化为自觉的敬老行动,把中国孝道文化的接力棒代代相传,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和谐的基石吧。

Tags(关键字): 印象武隆征文 | 感恩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