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咨询~
武隆旅游客服 武隆旅游客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印象武隆征文 > 正文

母亲的“味道”

文章来源: 印象武隆征文      作者:陈雄     时间:2015-01-12 09:09:45    
摘要: 自外出学习到参加工作,常年在外,可母亲的“味道”依然止不住我的回味。这是一道家常菜,一道家家户户都能吃到的平常菜——包谷酸。

  自外出学习到参加工作,常年在外,可母亲的“味道”依然止不住我的回味。这是一道家常菜,一道家家户户都能吃到的平常菜——包谷酸。

  包谷酸是湘西苗家人的叫法,在我家乡将它叫做“杂辣子”又叫做杂嗨角(hai jo)。

  我的家乡平均海拔1200多米,一年四季春晚秋长,夏凉冬寒,独特的气候使得家乡的反季节蔬菜远近闻名。而家乡特产的玉米更是粉多味美。每年秋收之后,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都会精挑细选优质的玉米制作包谷酸,母亲便也是如此。包谷酸制作特别简单,但各地也有着各自的特点。母亲制作时,先用石磨将玉米粒磨成粉,虽然现在家里都有了“打米机”,但是她总说用石磨磨出来的玉米不失原味。玉米磨好后,加入少许的盐和辣椒,进行搅拌,这就完成了第一道工序。最后再将原料放进事先清洗好的陶罐中盖上盖加水密封,一罐包谷酸在时间车轮上开始酝酿。

  每年母亲总会在家中制作一罐或者几罐包谷酸,只因我和弟俩人从小喜欢吃这道土特产。记得儿时,还没有离开家乡,家中每天必备的菜就是包谷酸。每每母亲在火坑里架起“铁三脚”炒包谷酸时,看着那在黑锅中翻滚着的金黄金黄的颗粒,兄弟两早已垂涎三尺。兄弟两最喜欢用它来拌饭,浓郁的清香盖过了青菜的苦涩。中午饿了,包谷酸也是必备的美味佳肴。从橱柜中拿出一碗“冒尖”的包谷酸,你一口我一口,三下五除二,两人看着空空如也的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而如今,参加工作了,更是很少回家,母亲却不知疲倦一如既往地做着包谷酸,当她做完一罐之后,总会给儿子拨来一通电话:“儿啊,我今年又做了一罐杂辣子,等你们兄弟两回来后,我给你们做。”。

  去年冬季回家,母亲又从罐子里掏出了一碗包谷酸,然后拿着菜刀比划着说:“今天给你来点不一样的,包谷酸炒腊猪腿。”选了一块上好的猪腿肉,洗净,切成片,放入油锅中爆炒,一丝不苟。是什么力量让腰腿不好的母亲如此辛劳呢?炒好腊肉之后用碗盛着暂时搁在一旁,再将包谷酸放入没有油的锅中干炒,当包谷酸中的水分被蒸发了之后,将放在一旁的腊猪腿倒进锅中,这浓浓的腊肉的香味混合着包谷酸的香味教人再无法挪动半步。回忆的味道中添加了新的味觉,这是专属母亲的“味道”。二十多年来,母亲的“味道”从未寡淡而愈发浓香,这浓浓的香味一直从家乡飘过重重山水,日日夜夜地驻扎在我的心间。

  短暂的团聚之后又是离别,离别前。我高出母亲一个头,母亲跑过来又将一大包包谷酸炒腊肉放进我的行李中。“这是我昨碗超好的,拿去自己惹着吃!”她说话时,我不经意一撇,她稀疏的头发间缕缕银丝清晰可见,只觉着鼻子一酸,眼泪就要流了出来。我努力地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对母亲说:“奶娘(土家人对母亲的称呼),我这一辈子年年都要吃你炒的杂辣子!”

  这个想法有点神奇?不!冯骥才曾说过:“人活着,什么事都有可能。”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官网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Tags(关键字): 印象武隆征文 | 孝道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